导读:教育部出新招,保障学校自主权。

当前的公办基础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活力,成为了办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弊病。

而办好义务教育,也是广大家长极为关切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教育部对此出台了相关意见,并且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也对《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作出了一定的解释。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发布会上解读,该《意见》有几大新的亮点:

一则是学校人事权力的扩大。包括扩大各学校副校长聘任的参与权、选择权,扩大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聘任的自主权,还要扩大学校职称评聘的自主权。鼓励各省市地区由学校按照相关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提名、考察、聘任副校长;由学校提出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进行评聘,而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由学校推荐或聘用。

二则针对“管得过多”非教学事务过多的问题,《意见》提出保障学校自主权。三则扩大了学校的财权管理。比如:扩大绩效工资分配权,教师和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分配等。

从该《意见》上来看,无疑是解开了捆扎在基础教育的绳索,针对当前教育缺乏活力不足的问题。然而,该《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大量网友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当前学校校长权力不小,网络上也曾出现极个别校长破坏教师家庭的事情。那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校校长的权力,也将会带来不少问题,网友的担心也未必多余,毕竟社会的主流还是要求将权力关进笼子。

对于基层教师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实际上是调动教师积极性因素缺失。不得不说,最近几年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过,涨工资能否起到正向作用,却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做出巨大的改变。

那么扩大校长权力存在问题,为什么还要扩大?

笔者以为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教师队伍存在编制人员与聘任人员的混岗且缺乏竞争环境的问题。在一些地区教师发放年终奖,如果存在身份区别,那么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副作用会不小,这恐怕也会违反了“同工同酬”,打击聘任教师的积极性。然而,如果将聘任人员与编制人员等同,那么无疑也会给编制人员带来消极情绪,也在现实层面打破了“凡进必考”的要求。另外,教师业务水平高低,对于如今老师来说,也只能换来名誉,却未必能够获得实惠。这无疑束缚了老师的积极性。

因此,解决教师队伍的活力不够问题,先要解决混岗和竞争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必然牵连人事权力。

其次就是“多劳多得”需要落到实处。众所周知,要想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一线教师中,不乏兢兢业业之辈,他们也是教师队伍中的“老实人”。然而,这样的老实人,却未必有着较高的待遇。而正是“多劳多得”的弱化,教好教坏一个样,让当下教学变得越来越“空心化”,家长和培训机构成为了主力军。但是落实“多劳多得”自然离不开学校的财权和自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面对当前基础教育的问题,学校校长的权力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值得一提的是强化校长权力的同时,却也需要加强对校长的监管管理。如果监督跟不上,不仅无法解决教师队伍缺乏活力的问题,还会让教育坠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