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兔兔 来源:功夫财经

最近让人憋屈的,不只芯片,还有“趁病打劫”。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医保局、中纪委近期相继发文,部署对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重拳出击的背后,是医疗设备这样重要的领域,饱受外企垄断和医院受贿之害。

01

不到20%的数量占比,90%的市场价格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80%的CT、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等都是外国品牌,其中“GPS(通用电器、飞利浦、西门子合称)”的高端医疗设备,占据国内超70%的市场份额。

这些年中国的医疗设备企业一直在努力打破垄断,也做出了一番成绩。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据拇指医药给出的数据,相关机构对2017年国内市场份额做了统计,几大品类的市场占有率结果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疗设备的特殊性,使得数量大却不一定质量高。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国产医疗设备绝对数量占比并不低,甚至超过了80%,但多集中在了中低端领域。

而进口的医疗设备凭借价格昂贵、技术整合度大、科技含量高等优势,占据着医疗设备“金字塔”的顶端,以不到20%的数量占比,赢得了90%的市场价格。

据智研咨询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在2010年就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近20%,这个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仅2018年,中国进口医疗器械类产品价值达221.65亿美元,同比增长8.89%。占有中国市场,是这些医疗设备外企重要的利润目标。

然而这种占有率的垄断,后果很严重。将技术垄断变成价格垄断后,那些天价设备会加重患者负担,加剧“看病贵”乱象,变成趁病打劫。

想破除GPS的魔咒,除了国内医疗设备企业攻破技术壁垒,更要抓一下医院的“内鬼”。

02

一套彩超仪赚出一套房,为什么这么熟练?

医疗设备是一个渠道依赖的行业。

拓展渠道的方式,当然以砸钱为主。只不过和正经搭建渠道的区别在于,钱进了谁的口袋。

早在2019年6月,路透社就曾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调查三家世界上最大的医疗设备公司西门子、飞利浦和GE医疗,在中国利用当地的代理商贿赂政府官员和医院负责人购买医疗设备,涉嫌行贿。

外国人都知道的“套路”,可见是屡见不鲜了。但最近披露的行贿案件详情,还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2019年9月披露的一起行贿案件显示,采购飞利浦彩超仪,让重庆市南川市人民医院院长李剑平因违纪受贿翻车下马。

2013年,南川市人民医院采购两台彩超仪,飞利浦的代理商以476万元的价格中标。事后调查发现,两台飞利浦彩超让代理商拿了175万元的利润。

因此当李剑平说想要“借钱”时,代理商二话没说,直接向李院长的卡上转了60万。毕竟是“衣食父母”啊!

今年6月披露的另一案例显示:2007-2013年期间,烟台市莱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三次采购飞利浦彩超仪3台,院长郭军总计从飞利浦代理商处收受回扣20万元。

据拇指医药报道,在今年7月份披露的眉山市人民医院院长王建民受贿案中,GE医疗出手更大方,给代理商的推广费用是产品实际价格的210%,代理商甚至用这笔钱为王建民在成都买了一套房。最终王建民被判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

而今年9月披露的亳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杜运志一案中,西门子的代理商直接领着西门子皖北片区业务经理安某去和杜院长见面,三方谈妥:“如果西门子产品中标,由代理商向杜运志支付200万元好处费。”

美国司法部文件披露,2001年3月-2007年9月间,为赢得基础设施的合同,西门子曾花费约14亿美元用于在全球各地行贿。行贿本身成为医疗设备行业的“灰色地带”。

在我国,医保局的“信用评价”制度里明确了对药企行贿的监管:整个经销链条上只要发生商业贿赂,别想靠甩锅代理商洗白自己,直接追责到生产企业上。但医疗设备领域此前还没有明文规定这些制度,“别问,问就是代理商干的”,这几个大外企就能把自己摘干净了。

实际上,这些跨国巨头在国外实施不当商业行为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GPS比烂的“优良传统”已经很久了。2008年12月,由于在多个国家使用行贿手段赢得公共工程合同,西门子向美国和欧洲相关部门共支付了16亿美元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重锤来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医保局签署《关于开展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备忘录》,将建立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并公开了多起违法案件。这对规范医药行业市场秩序、开展公平公正竞争将起到促进作用。

9月16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于2020年底前建立并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

明确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是基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买卖合同关系,在医药企业出现给予回扣等违反公平合理、诚实信用定价行为时,由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机构按照信用承诺采取措施,维护采购方和消费方的合法权益。

多部文件齐发,足以表明重视程度。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采购医疗设备当中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边界。

例如医疗器械企业还在以“免费使用”,或者带有捐赠意味的名义形式投放医疗设备,这些方面也容易构成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假借租赁、捐赠、捆绑销售行为,院方采购人员和企业之间也得严格遵守相关管理条例。

在这个灰色的市场上,不知还有多少没被曝光的交易。如何更严格的监管,如何罚完了让这些企业和人不敢再犯,仍然是一道难题。

作为广大卑微社畜的一员,希望此后,我们看病还是能变得稍微轻松点。

毕竟这是医疗,生死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