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发凉,经常怕冷,吃冷东西感觉不舒服,喜欢吃热食,晚上尿多……

如果你中了这些症状,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丢了阳气,也就是老中医常说的“阳虚”。但是你可能还是会疑惑,常常听人说“阳虚”、“阴虚”,那它们有什么区别?我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呢?如果补反了是不是会加重病症?

6个症状,自测你是不是阳虚

“阳”在中医中指人体温暖、体格、运动方面的功能。[1]所以在中医理论中,一个人有足够的“阳气”,就说明他的身体越健康。那么阳气亏损又是什么意思?会出现些什么症状呢?

畏寒怕冷,四肢冰凉。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特征,因为阳气不足,所以身体常年处于内寒的状态下,比正常人更加畏寒。体现在症状表现上,“阳虚”的人可能会对季节转换更加敏感,冬日里手脚冰凉、容易感冒。

精神不振,气色不佳。阳气不足,细胞的活动和生命力衰退,人就很容易萎靡不振。体现在外表上一般是皮肤颜色黯淡、脸色灰白等,“阳虚”的女性还有可能出现月经不调。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如果阳气微弱,体内的水分就难以被蒸发,水分积蓄在体内,导致舌头肿大,咬合之间受牙齿的挤压产生齿痕。

脉象沉细,容易疲劳。阳气不足,不能鼓动动脉管,所以动脉细沉无力,容易疲劳,时常感觉心慌、气短。

食欲不畅,消化不良。阳气不足的人常常没有食欲,且常伴随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发生,尤其是晨起腹泻是“阳虚”患者的一大明显征兆。

容易感冒,鼻炎反复。阳气不足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邪风侵体,感冒伴随流鼻流清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表格,鉴别阴虚还是阳虚

研究发现,阴虚和阳虚是体质类型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2]也是许多老年慢性病发病的基础。对于不同类型的气虚的补气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想要补气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属于阴虚还是阳虚,以免对身体带来更严重的伤害。因此及早发现自己是什么体质对健康的调理至关重要。许多中医学者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临床症状,将阴虚和阳虚的特征归纳了出来,我们可参照以下的表格,看看自己有哪一些特征,符合什么体质。

如何调理阳虚、阴虚

在判断自己属于阴虚还是阳虚后,要直面问题,及早进行调理,加强预防,以免演变成疾病。

对于阳虚的人,首要任务就告别体内的虚寒现象。

1、在饮食上,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温补忌清补,可以食用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如牛羊肉、牛奶羊奶、桂圆红枣等就比较适合阳虚患者食用补充“阳气”。

2、坚持锻炼,注意防寒。锻炼身体有助于活血,疏通经络,更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体内的血液代谢,使四肢血流充足、温热。冬天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吹冷风着凉,四肢冰冷的时候可以在睡前用药草泡脚,能够起到祛寒的作用。

3、热敷背部。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阳虚的人可以在睡前俯卧床上,用热毛巾敷背以驱赶寒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阴虚的人,则要避免燥热上火。

1、在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刺激的食物。宜多食瘦猪肉、鸭肉、甲鱼、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煎炸烧烤等性温燥烈之品。特别是煎炸的食物,普通人吃了都很容易上火,对于阴虚的人来说更是火上浇油。

2、阴虚体质需静养。要养阴,首先要睡好觉。晚上早休息,让身体自然放松,以静制动。如果想进行体育锻炼,应当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可以采取瑜伽、慢跑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来代替。

如今人们都很注重养生,其目的是让身体更健康,免疫力更强。但是不同的人适合的养生方法并不相同。我们可以从自己的体质入手,首先要判断自己到底属于阴虚还是阳虚,然后采取相对应的调理方式,才能达到想要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