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就一直在推行“印度制造”计划,企图在短时间内提升本土工业化水平。但技术上的飞跃哪能一蹴而就,莫迪就打起了小算盘。

作为世界第一大武器进口国,印度凭借大手笔购买的优势,往往会在购买武器装备时附加抵消条款。凡是购买额超过30亿卢比的国防交易,外国卖方必须在印度开展至少相当于合同价值的30%的投资,以促进本国技术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好,实际操作中却经常事与愿违。一方面是外国武器供应商发现,印度的抵消标准太复杂,根本无从下手;另外抵消标准的一天三变也让人抓狂。于是很多军火商看中了这一点,对印度的抵消政策一笑了之。

这一点,在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交易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阵风”是二十多年来,印度在战斗机方面的第一笔大投资。目前首批五架阵风战斗机已于9月10日正式引入印度空军。莫迪与法国签署的协议,总金额高达590亿卢比,约合8亿美元,到2022年,所有36架飞机将全部交付。

因为交易数额巨大,这笔订单抵消条款的额度为50%。其中30%是法国的技术转让,20%被分配给印度本土企业生产相关的零部件。

据印度媒体报道,在近日议会收到的一份报告中,主计审计长发现,分配给私营部门的20%没有问题,可当时谈好的30%的技术转让却至今没有实现。

报告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技术转让还能否实现,但国防部必须要拿到确定的技术,以符合2016年9月国防采购委员会的指示。”

陈年旧事如今还在重提,也让这笔交易成为了政治话题。国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等人多次指控莫迪叛国和腐败,并声称他在交易中担任了不光彩的中间人。在莫迪的很多笔军火订单中,外国供应商在合同签署之前会做出了各种抵销承诺,但事后往往会翻脸不认人,更谈不上认真履行这些承诺。这时候莫迪就更尴尬了,从中间人变成了任人欺骗的对象,丝毫没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审计长在回顾历年国防交易中的抵消政策后说,自2005年至2018年3月,印度与外国供应商签订了46项抵消合同,价值6622.7亿卢比。而到2018年12月,供应商应已撕毁了价值1922.3亿卢比的抵消合约。理由包括不符合合同条件和国防采购程序等。

目前,印度国防部还有约550亿卢比的抵消承诺正在履行中,预计将在2024年前完成,但就目前外国供应商的履约状态来看,他们很可能不会把莫迪当回事。

不过,莫迪也怨不得别人,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狮子大开口就算了,还要附加众多技术条款,也难怪合同成为一纸空谈。

而且目前印度的军火交易中,外国供应商不把抵消条款当回事已经成为常态,之前的订单都不追究,凭什么只盯着阵风?

法国人也自然不会搭理莫迪。不过莫迪正在推行自力更生计划,虽然遭遇军方大力反对,宁死不要印度产的部件。但面对现在这样的尴尬情况,缺少了外国的先进技术,莫迪也只得继续自力更生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