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的先生是70后,当年是985的名校毕业生,现身为一家企业总经理的他,事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得意的,但在对大儿子的教育上,还是有掩饰不了的失落。

林子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出生之后的那几年,她的先生还在事业的奋斗阶段,她也在上班,没花太多精力和心思在孩子身上,大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就开始给儿子报了各种辅导班。

最开始出现状况,是孩子读四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成绩已经属于班上的下游了,由于成绩落后,作为家长,难免会被老师约谈,让他们对孩子多上点心,林子为此打过、骂过,自己就差点没被气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一切方式下来,收效甚微。

磕磕绊绊,转眼小学毕业了,升入初中之后,孩子直接表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自己根本就听不懂,他觉得自己不是学习料,让父母不要再对他抱有期望。

林子和先生试过一整天给孩子讲一个知识点,第二天,孩子就完全忘记了。没办法,为了不伤害亲子关系,他们只能唯愿孩子不在学校惹事,品性好就行了。

事实真能如此吗?作为一名学生,孩子在学业上体会不到成就感,对他们的自信心也是有很大的打击的。在社交上,交友范围也会受到限制,获得的尊重也会比成绩好的孩子少,价值感也大打折扣。

今年,我家大宝也升入了小学,我和先生特别关注他各方面的情况,为此,我还特意查询了一下大家对孩子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哪个阶段最重要这个问题,从上千名老师中,我获得了第一个信息就是:小学是最重要。

数千名老师说:GJ为什么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分别分为6年、3年、3年、4年?从时间上来看,小学的时间是最长的,它最长,自然是因为是很重要,它的一切发展都在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做铺垫。

小学阶段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结合身边家有牛娃的育儿经验,她们给了我以下建议: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分数更重要

让学习对孩子充满吸引力,使得孩子愿意自动地去学习,比我们大人拿着棍子在后面赶,要容易得多的。一个是自动汲取,一个是被动吸收,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如何做呢?

采访对象:深圳的一位妈妈,儿子目前读小学五年级

这位妈妈是我们的一位亲戚,儿子目前几乎是全方面发展,钢琴弹得好,参加过东莞市的数独竞赛获得第三名,每周末会坚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各科成绩都在年级拔尖,且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的时候,她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开开心心的,说明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不错,状态好,学习才能集中精神,主动询问有关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

孩子刚开始写家庭作业的时候,字写得不太好,姿势也不对,很容易气馁,甚至会发脾气。

有一次,老师发了一首《写字歌》的视频在家长群,这位妈妈看过之后,发现有那么一会孩子的腰杆是挺直的,于是带着欣喜的语气说:“哇,知道吗?刚刚你挺直腰写字已经坚持1分钟了,好棒,我要向你学习,妈妈看你能不能坚持5分钟。”

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话,立马表态:“妈妈,我能坚持20分钟。”结果,他坚持了30分钟,因为态度端正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了。

就这样,孩子每天功课都完成得很好,字也写得越来越好,时不时获得老师的一点小奖励,这能让他高兴一整天,对学习充满了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要学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鼓励,帮助纠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宝开学后,学校就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他的班主任跟我们说:“孩子刚入小学,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越往后,孩子受益越明显,大人也会越省心。”

四姐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大宝一上小学起,她就坚持让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先把家庭作业完成,自己收拾书桌和书包,然后吃晚餐,玩耍一会,洗澡,亲子阅读,9点之前入睡,孩子对这种生活模式形成一种习惯之后,每天到哪个时间点,要做什么,自己就非常清楚和自觉,不需要大人催促。

有一次,四姐外出,回到家已经晚上十点了,发现哥哥带着妹妹一起把家庭作业完成了,陪妹妹洗澡,给妹妹读绘本,9点之前准时入睡,这就是习惯带来的好处。

好的习惯,会让一个孩子更加自律。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一般在12岁之前,形成定格,性格会给人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无论在交友、学习、工作、未来婚姻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

采访对象:东莞的一位妈妈,儿子在东莞市排名前三的学校就读

在小学阶段,这位妈妈就非常注意孩子性格的培养,孩子初中是通过考试才被竞选到东莞市排名前三的名校。

刚进去时,学习压力非常大,但由于他性格非常开朗,学习也很努力,很快就受到了同学、老师们的喜爱,而这份喜爱大大减轻他精神上的压力。

好的性格能够帮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有研究表明:当孩子在学校无需担心被排斥或怎样与他人相处时,他们学习阅读、了解科学或做数学题时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了。

不管是即将上小学,还是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而言,小学他们是否过度得好,取决于我们家长的重视程度,也取决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否真的用了心。

日子不可重来,孩子的成长不可错过,用心对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于孩子,于父母,于家庭而言都是受益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