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话全不说,真话说一半。”——季羡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一生,会跟很多人打交道。有的人直率,有的人阴险。

面对不同的人,我们需要用到不同的说话技巧,因为只有在说话的时候拿捏好度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季羡林先生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总结出两句关于说话的名言。

“假话全不说”,是在提醒世人,假话说得越多,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也会更多;

“真话说一半”,则是在告诫我们,说得多错得多,少言谨行才是处世之道。

语言是有温度的,过冷会让人觉得冷漠,过热则会灼伤到对方。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说话的“温度”呢?

在《王阳明全书》中,记录了王阳明(原名王守仁)不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人生智慧。

其中就有3句关于王阳明劝诫世人说话之道的话,可谓是道出了说话的智慧。

01:“言不可尽善”

王阳明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严谨,但不代表我们就不能讲真话。

然而常言道:“忠言逆耳。”有些真话其实是比较难以被人接受的,所以王阳明认为,讲真话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分场合。

因此,王阳明奉劝世人:“言不可尽善。”

意思就是说,我们跟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不能只是讲好听的话,说顺耳的话。

只说好听的话,时间长了别人会觉得你不够真诚,会显得你自己很虚伪。

尤其是在跟好朋友之间交往时,只说好话会让你显得很“假”,而对方也不敢跟你有更真诚的交流。

子曰:“可与言之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对于那些真诚相待之人,我们如果不说真话,那么就会显得我们失礼,可能就会失去一位挚友;

而对于那些不值得信赖的人,我们掏出了自己的真心话,那就算是失言了,可能会因此而上当受骗。

但在面对难以分辨清楚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好分辨谁是真心、谁是虚伪之时,就应该如王阳明所说的一般:“言不可尽善。”

真话需要说,但不能随便说,也不要全都说好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善不可尽言”

人们都喜欢听好听的,因为我们从内心来说都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在赞扬他人时拿捏好度。

过分的赞扬反而会弄巧成拙,令他人不自在,甚至会觉得你虚情假意,从而难以对你产生信任。

因此,王阳明劝诫世人:“善不可尽言。”

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赞美他人之时,不能太过了。

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在教我们一种更高级的“拍马屁”方式,即不把赞美的话说太过。

适当的赞美之后要懂得及时闭嘴,留下意味深长的韵味给当事人自行体会,这才是说话的智慧所在。

就像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对于随口就把赞美之词挂在嘴边来拍皇上马屁的和珅,我们会嗤之以鼻,但对既表达了赞美又懂得适可而止的纪晓岚无比佩服。

说好话谁都会,但把好话说得恰到好处却是一种知易行难的智慧。

03:“少妄言,多忍让”

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归纳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当看完《王阳明全书》,从他的人生经历、人生智慧中,你能体会到他在这三个方面的智慧所在。

而真正要做到这些,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要有博大的胸怀才行。

王阳明曾在一封书信中写道: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也。”

意思是说,凡是那些议论我、诋毁我的话,如果能够从中能对我带来帮助的,都是在激励我。那么于我而言,这些话便是警醒自己、反省自己、增进品德的。

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来评价,就是“以德报怨”。

很多人嘴上管不住,总喜欢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但其实他心地本不坏。

可在他人眼里,嘴里总说坏话的人,通常人品也不咋地。

所以在跟人交流之时,我们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少妄言;二是多忍让。

“少妄言”,是为了让我们别因为多嘴而闯下祸端;

“多忍让”,则是在面对他人的无礼、讥谤时不必介怀。

如此,便能让我们减少焦虑,减少纷争,把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结语感悟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还是一位明代心学集大成者。后其“阳明心学”更是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地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王阳明全书》中记录了他一生跌宕起伏的不凡经历,还把他的人生智慧汇总了起来。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其人生历程,再来体会他的人生智慧,定会受益匪浅。

尤其是关于王阳明人生智慧部分的内容,即便是放在当今时代环境下,也是极其适用的。

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也能够从王阳明的人生智慧中收获良多。 不管是其为人处世之道,还是修身养性之法,都值得我们细品慢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