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安全感”这个词,尤其是有孩子后,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样能奠定孩子一生感受幸福的基础。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哪里?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篇文章就和大家逐一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被频繁的提及一个词。那么,什么是安全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可能出现的对身体和心理的危险和风险的预感。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自由的感觉。

简单来说,所谓的“安全感”,就是人们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希望在社会生活中或是情感生活中有种稳定的、可控的感觉。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一个人的安全感越充足,他就越自信而有力量,能够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人们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人们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开始建立,年龄越小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越大。

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呢?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的基本信任。儿童必须怀有这样的信念: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以及他人)是可信赖的,才能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把孩子的“安全感”称为人心里的免疫系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孩子的“安全感”虽然只是内心的一种情感状态,但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行为方式都有所影响:“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内心坚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爱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他们通常都是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甚至会经常担心自己会被抛弃,所以容易焦虑,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安全感”是人类儿童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是孩子人格健全的保障。没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都好比空中楼阁,也许看上去很不错,但却缺乏根基,不堪一击。 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安全感,积极为孩子的安全感做准备。

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哪里?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父母是孩子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无论从遗传学还是“后天影响论”的角度来说,父母都是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父母(尤其是妈妈)对孩子的安全感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国知名的心理学教授H·鲁道夫·谢弗在他的《儿童心理学》中曾这样说到:

儿童形成的第一个依恋关系(通常是与母亲)显得非常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并且可能会产生持久的联系,在整个童年期一直都起重要作用,甚至是青春期以后孩子的安慰源泉。许多人认为,这个关系是其他所有亲密关系的原型,包括在成年期形成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心理学与生活》一书中关于「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是这样讲述“安全感”的形成的:

艾里克森认为人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而0-1.5岁是第一个发展阶段,儿童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信任是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的自然伴随物,因为父母为儿童提供了食物、温暖和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慰。但是,如果儿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近和温暖的情感,以及看护者经常不出现,儿童就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一般说来,孩子0-3岁期间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如果能够给予孩子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基本信任的获得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统一性的基础。

家长4招让孩子“安全感”十足

人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开始建立,年龄越小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越大。婴儿期建立安全感,将影响孩子一生。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给大家下面4条建议,能够给您一些好的借鉴和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反馈。

孩子的安全感,最初是通过妈妈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性而建立的。也就是说,小婴儿时期宝宝有任何需要都会哭,如果妈妈听到宝宝的哭声便立刻有所反应,那么宝宝会认为自己是安全的,有人照料的。从此就开始逐步信任妈妈或者主要养育者,对他们产生依恋关系。

如果孩子饿时可以及时被喂饱,烦了可以及时得到安抚,各种需要能及时满足,时间长了,在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些信念:“我是被爱的”、“我是重要的”等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信阳光,人际关系良好,也就是说,他会形成高的自我价值。

如果妈妈或主要养育者,没有给孩子需求相应的反馈,宝宝就会觉得连最亲近的妈妈都无法信任,将来和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的交往也会有所影响,他们不知道怎么恰当地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对别人的行为无法预估,不知道怎么回应。所以,建立孩子安全感的第一步,就是要对他们的需求及时反馈。

第二、提供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稳定的生活环境。频繁搬家,或更换照料者,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焦虑感,经常更换幼儿园,难以融入新的集体,也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一种稳定的生长环境,是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重要内容。

第三、让孩子接到持续的爱

有的妈妈产假结束后要回去工作,这就需要提前找一个能够长期帮忙看护孩子的人,爸爸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前提是他能为孩子提供稳定规律的生活,可以稳定、有规律的照顾孩子,妈妈自己只要每天回来后,能够给宝宝足够多的拥抱,给予足够的,有质量的陪伴,依然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无论父母或者是祖父母或者是保姆,作为照顾者,最好是相对稳定的,让孩子接受到的照顾是持续的,也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是持续的,孩子就不会缺乏安全感。

第四、理解、接纳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天,是他们最大的依靠和保护,父母的接纳和鼓励,是对他们的爱和包容,也是让他们内在安全感建立的基础。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的时候,我们可以接纳并表示理解,让孩子感觉到这么做是安全的,自己的内在是合情合理、能够被接受的。让孩子在安心做真实自己的前提下,内心渴望得到满足,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举例来说,孩子感到难过、委屈的时候想哭出来,可以允许孩子用哭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比如,温柔地抱抱孩子:“你的玩具被抢走了,很难过是吗?”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的情绪发散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之后,用提建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你现在打算怎么办?我觉得你可以找小朋友要回来,或者请老师帮忙,也可以让爸爸妈妈陪你一起去要,这些办法都可以。你还想到什么其他的办法了吗?你的事情自己决定,妈妈支持你!”这样,不但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护,他还知道了其实面前有很多选择,锻炼了自己做选择的能力,由此自尊和力量感都能有所提升。

当然,理解和接纳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赞同孩子的所有行为,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学会温柔的拒绝,而不是蛮横的控制。

幸福的人怀念童年,没有安全感的人则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人生。希望每一个宝宝能够成为一个安全感十足的人,一个明亮温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