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知你是否还能回想起几十年之前,一起在街角玩耍的发小;回想起十几年之前,一起放学的玩伴;回想起许多年之前,在大学宿舍一起喝酒的兄弟。

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的教授劳森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大多数友谊当中,一年基本是最长的维持时间。

我们也许会感到不解:自己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关系都已经维持了很久,甚至已经数十年了,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在许多与人类交往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对于友情的研究都存在诸多研究。大多数研究的主张都集中在友情的维持与人的感情状态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人类产生之初,尚处于原始人状态时,人类结为群体行动主要是为了彼此的生存。当时严酷的自然情况对于原始人而言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只有许多人一起合作,才能让彼此在艰苦的条件中活下去。

在一段友情当中,有这样三件东西是十分重要的:

情感因素——如字面意思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人在一段友情当中所拥有的各种相关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是关于这段友情的,那么就会对其维系产生影响。

共有因素——两人或多人间的共有观念或共同话题。

社交因素——基于共同爱好的社交行为。

无论在哪个社会,在什么样的社会当中,一段友情的存在都是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去维系的。

即便在今天,信息已经十分发达,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通过语音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来保持沟通。但是维系一段感情的最好方式,还是要通过各种互动来保持。

在社会学领域,居住地的距离可以促进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进行,从而有助于人们之间感情的交流。

那么在一个群体当中,更加亲密的关系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大多数情况下,当一种相对矛盾的事情产生,在争执过程中,与自己站在一边的人会更加取得自己的好感。

所以在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影响彼此之间因素的条件是多方面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某段关系、怎样进行人际关系的处理,是要经过多方考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矛盾或争执出现的时候,寻找到别的个体与自己取得一种类似“联盟”的关系,可以帮助自己渡过一时的难关。

利益与交换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马塞尔·莫斯认为,人的一切互动,都是基于交换的。

根据这一观点,他著有《礼物》一书。书中描述了各种原始的交换行为,以及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的送礼与回馈行为。

所谓互惠,当然是互动双方都会获得某些利益的。

当然,进行交换的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社会上的。

那么友情为什么总是很快就结束?

著名文学家张爱玲认为,假如在关系建立多年的朋友之间,突然没有了以往的默契与熟悉,是由于两人之间早存间隙,只是都为提及而已。

她就提到了自己的朋友,这一朋友与自己相识多年,关系很是要好。两人性格互补,十分默契。所以由于这种一动一静、话题相同的关系,两人交往十分密切。

在心理学中,研究表明,虽然友情是基于交换的,但是无论关系多么好,最终还是要讲究“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对等。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关系要好的朋友往往是在同学关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在心理学中这叫做“接近性”,俗话来说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这种关系的产生与维护都不会花费太多过于额外的精力,都是顺理成章的。

在英国,一名社会学教授曾经通过调查得出这一结论:

在人的一生当中,大约会交64个朋友,他们超过半数是在校园里结识的。平均朋友数量最多的年龄是29岁。之前与之后的友情都会比这个时候的要少。

正是因为人们在交友时会考虑各种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因素,所以这恰恰成了限制我们获得友谊及维系友谊的障碍。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Nelson, S. (2016). Frientimacy: How to Deepen Friendships for Lifelong Health and Happiness. Sea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