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与几个来自大厂的朋友聊天,这几个朋友在各自的领域里也都勉强搭得上“资深”二字,或者更直白的说就是互联网行业的“老人”了。

不知怎么得就聊起了实习生不靠谱的话题,各自倒苦水,其中一个朋友的话让我感触颇深。

“我不怕实习生能力上不行,真的,既然招的是实习生,你就得给他时间学习,我最怕的是,你问他能干吗,他说能干,然后闷头一下午,到点了一抬头,对不起,我干不了。”

“你早干嘛去了!”

最怕凡事靠自己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凡事靠自己”那是美德。类似“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的格言,数不胜数。

做事靠自己,没错,错就错在一个“凡”字上,绝对了。

一个人自我提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助,二是求助。而在今天,这个人类知识总量飞速膨胀,专业知识垂直度剧增的时代,求助的主要性变得更加突出,不仅仅针对个人,也针对集体。

大约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华为内部一直流传着一本神奇的小册子,华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必读,这就是任正非亲自编写的《致新员工书》。《致新员工书》最早发表于1994年的《华为人》,多年来任正非亲自修订更新数次,直至今日仍被誉为是华为人的成长宝典。这本小册子中有一个重要的八项忠告,其中一条就是“求助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做不好事才不光彩,求助是参与群体奋斗的最好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自助是一种向内挖潜,通常是将自己的长处变得更长,那么求助就是一种向外生长。往往是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容易获得来自外界的能量,最终成就自己。

所以,懂的求助,善于求助,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突出能力。在许多成功者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求助的力量。

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讲述了一个自己12岁时发生的故事。

我十二岁时致电惠普的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惠普创办人)。当时电话簿上没有隐藏号码,所以我打开电话簿可以直接查他的名字。他接电话时我说:“嗨,我叫史帝夫·乔布斯,你不认识我,我今年12岁,我在制作频率计数器,需要一些零件。”他就这样跟我谈了20分钟。我永远都记得他不但给了我零件,还邀请我夏天去惠普打工
大多数人从来不打电话问。这就是有时将做事的人与做梦的人区分开来的原因。你必须行动。你必须愿意失败。你必须愿意燃烧烧伤。有人打电话或开公司,如果你担心你会失败,你不会走得很远。

求助当然可能被拒绝,所以?

所以我们就不求助了?

1979 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试验和研究,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其中一点可以粗略解释为“比起收获,我们总是对损失更敏感”,捡100块钱的快乐远不如丢100块钱的痛苦更刻骨铭心。

丹尼尔·卡内曼因为这项“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卡内曼)

很多人往往担心求助有可能被拒绝,所以停滞不前,谁也不愿意先迈出一步,先伸出一只手。总是期待,一切都是恰如其分,我拥有的才华你刚好需要,你给的工资我正好满意。

但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刚好,任何的信息交换都需要一方先“主动”。所以,现实中更常见的情况时,我不知道你有这个需求,你也不知道我有这个才华。比如,现在的招聘求职市场上,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招聘方找不到合适的新人。本质上,还是信息匹配不到位。

放在以往,这就是谁更着急谁先开口的问题。是求职者先饿的揭不开锅,还是企业缺人缺到发展停滞,PK一下子吧。

但在我们眼中,眼瞅着脉脉logo下面”成就职业梦想“的slogan,我们决定不能坐等了,既然大家都很矜持,那我就拉扯大家一吧,帮你们配对成功。

我们正式启动校友内推计划,凡是能够帮助学弟学妹内推的职场人,欢迎上脉脉参与活动。

凡是有求职需求的大学毕业生,欢迎上脉脉参与活动,里面那些愿意帮你内推的学长学姐我们已经都列出来了,这下就不用担心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