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实施第一年就遇冷?近期在各高校新生开学之际,部分参与“强基计划”的双一流高校纷纷发布了强基计划补招通知,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高校强基计划名额未招满?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强基”计划未招满的原因

第一,部分学生对基础学科兴趣不大。“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主要是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哲学等,而且培养模式是“本硕博”连读,培养周期比较长。

近两年,很多的新兴热门专业喷涌而出,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程、区块链等,人才缺口大,未来的就业前景也比较好,但都是需要大量基础学科的人才,且毕业后有不错的薪资待遇。

而对于不愿意选择基础学科的考生来说,有家长反映“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已让孩子学得很痛苦,到大学以后还要学这些基础学科,还有什么意思呢?”

据了解,今年还有不少考生通过了强基计划的校测环节,但最后却放弃选择强基计划,在综合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基础学科,转而填报了如今的一些热门专业。

第二,限报一所是强基计划未招满的又一原因。据统计,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数达133万人,而录取人数不到7000人,千人中录取不到5人,可见竞争十分激烈!

“如果只允许报考一所高校,会加剧招生录取中对考生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有的考生具备北师大的条件,但他报考了北大,最后没有被录取,又失去了报考北师大的资格。”高校限报一所的规定使很多考生失去了“强基计划”的录取资格。

第三,高考成绩占比高达85%,将很多综合成绩优秀的考生“拒之门外”。强基计划不同于以往的“自主招生”,不再给予考生降分录取优惠,而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占比不达标,即使综合素质再优秀,也未必能通过"强基计划"硬要求。

那高校在面对"强基计划"人数未招满的情况,会做哪些实质性的调整呢?英才君大胆做如下预测。

2021年“强基”计划或将进行哪些调整?

首先是解决限报的问题。今年的强基计划,只允许学生申请报考一所学校,对于那些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很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如此规则就会让他们的选择受限。从现实出发,或可考虑让考生申请报考两所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其次,部分高校可适当放宽报考条件。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有些高校设置了较高的总分或学科成绩要求,将大量考生排除在了门槛之外。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招生简章要求,入围条件是与所在省份“本一线”比,理科超110分,文科和新高考改革省份超70分;

同济大学要求“数学成绩不低于满分的90%”;

兰州大学“数理化生专业要求高考数学成绩不低于满分的80%,文史专业要求高考语文成绩不低于满分值的80%”。

对此,部分高校或可在2021年适当放宽招生条件,如此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

最后,强基计划在实施中,在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后(入围分数线由各校根据招生计划数,结合报考学生情况,按一定入围比例确定),可以适当增加校测成绩的权重。

光明日报相关教育研究者称,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引导中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可适当增加校测成绩所占权重,比如提升到20%或30%。

对21届、22届考生来说,选择报考“强基计划”首先要考虑自己对于基础学科的热爱程度,是否愿意在大学阶段脚踏实地进行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是否愿意甘于寂寞,对于追求“热门”和“钱景”导向的考生而言,还是要慎重报考!

附2020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今年”强基计划“实施首年所遇到的情况,您有哪些想法?欢迎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