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天子,从一介平民,到建立西汉帝国,刘邦只有了七年时间,开创了历朝历代通过战争建立新王朝的时间最短纪录,并且在当时,刘邦能够击败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实属罕见,我们常常在想,刘邦为什么这么厉害?

刘邦能够成功建立一个全新的西汉王朝,其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能够聚拢并收取天下最杰出的人才,比如韩信,这同样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出的兵仙,用兵能力出神入化,军事战绩攻无不克,韩信却跟了刘邦,再比如张良,这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杰出谋略家,刘邦能够统一天下,张良的谋略起到至关重要的原因,张良却跟从了刘邦,再比如萧何,萧何是中国历史杰出的良相,但是在随刘邦起兵前,萧何也不过只是沛县中的一个小官吏,最为重要的是,萧何也选择了刘邦。

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韩信、张良、萧何之外,跟随刘邦还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比如郦食其、陈平、曹参、周勃、樊哙、张耳、夏侯婴、傅宽、靳歙、王凌、柴武、周昌、雍齿、灌婴、夏侯婴、张苍等等,可以说是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要外交有外交家,要谋略有谋略家,这些人全都聚集在刘邦的帐下,才让刘邦成就了大业。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才都愿意追随刘邦?或者可以反过来说,为什么刘邦可以轻松驾驭像张良、韩信、萧何这样的杰出人才以及其他所有的形形色色的人才?

其实人才愿意追随刘邦,与刘邦驾驭人才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得让人才愿意跟随你,然后才有刘邦驾驭人才的技能,现在举例说明为什么人才愿意追随刘邦?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第一个例子:韩信

韩信为什么愿意追随刘邦啊?因为刘邦给了韩信一个能独自发挥才能的平台,把韩信这样一个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名声、没有出身的人才一下子从低级军官提拔为刘邦手下的三军总司令,这个决定恐怕不是每个当首领的人能做到的事,韩信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而刘邦给予韩信绝对的重用,所以韩信愿意跟随刘邦。

人才是有很多种的,像韩信这样为了出将入相、封侯晋王而跟随刘邦的人来说,韩信想做的,就是需要一个平台,然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非常不容易,没有每一位首领都能像刘邦一样给予手下人才绝对的支持,不仅一步到位封给最高军事官职,而且给他一支军队,让韩信可以自由发挥,而且刘邦从不干涉韩信的军事行动,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给平台、放权

要知道如果刘邦用错了人,可不像现在企业换一个人就行,用错了人是会导致刘邦事业受阻的,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刘邦夺取天下,但刘邦就是敢用,既然刘邦敢用,那么像韩信这样为了发挥自己才能而奋斗的人才就会不断地跟随而来,这是刘邦吸引人才的一个手段。

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例子:张良

张良为什么愿意追随刘邦?原本张良不是投靠刘邦的,而是想去投靠一个叫景驹的楚国贵族,这个人后来被立为楚王,但是项梁所消灭,张良在去投景驹的路上遇到刘邦,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再见已经是分不开了,最为重要的是张良给刘邦听生涩、难懂的太公兵法,别人全听不懂,只有刘邦能听懂,这叫什么?这就叫知己。

所以张良投靠了刘邦,这仅仅是个开始,张良给刘邦出的主意,刘邦基本上全盘接受,不仅全盘接受,而且还执行优秀,比如郦食其给刘邦出了个分封天下的坏主意,张良回来听说后,马上告诉刘邦这个主意不可取,并且把道理分析了一遍,刘邦马上就反应过来,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全部纠正,一个身为首领的人,从来不隐藏自己的错误,不像后来的曹操,即使做错了,也要咬着牙硬扛。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不仅仅只是听从,而且还能引申到更深入的层次,比如张良听项伯说项羽第二天就要进攻刘邦,马上让刘邦与项伯交谈,刘邦主动提出与项伯结成儿女亲家,这个张良都没有想到,而刘邦想到了,这就是在张良的建议上更进一步。

张良

想想看,首领愿意听从人才的意见,愿意按照人才所提出的谋略办事,这是每个人才都愿意看到的事,想想自己的意见能让领导重视,能够服务于统一天下的事业,这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自豪感,一个愿意听从下属意见的首领,是每个人才都愿意跟随的原因,这也是刘邦吸引人才的一个手段。

第三个例子:陈平

陈平为什么要跟随刘邦?因为他觉得跟随项羽没有出路,于是就离开项羽投靠刘邦,陈平跟随刘邦肯定是听说了刘邦的种种事迹,比如愿意听从下属意见,愿意给下属发挥的平台,同时又在鸿门宴上见过刘邦,所以陈平来了,陈平投靠刘邦后,两人一见如故,刘邦任命陈平为将校,负责监护三军将校,这个官职权力很大,而且刘邦还是顶着自己军中很多将校的反对而任命的,因为他们说陈平贪财,刘邦只与陈平交谈过一次,就打消猜忌陈平的念头,转而信任陈平。

楚汉战争胶着之时,陈平向刘邦献离间计,设法离间项羽与范增之间的关系,刘邦一出手就给陈平四万金,而且不问陈平这些钱用到哪里,只要求能达到目的就行,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态,刘邦就能做到,所以像陈平这样的人才就源源不断地投靠刘邦,这也是刘邦吸引人才的一大手段。

陈平

第四个例子:娄敬

娄敬是个小人物,与上面三人不同的是,娄敬在刘邦军中的地位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娄敬只是个普通的士卒,差不多就是最底层的人物了,就是这样一个人,给刘邦提了二个非常有用的建议,一是迁都,刘邦在询问张良后力排众议同意了,第二个是白登之围前,娄敬发现匈奴的异常,认为刘邦不应该出击,但刘邦不听,还把娄敬关在监狱里,说回来再处置,结果就是刘邦被围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刘邦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娄敬道歉,第二件事就是放了娄敬,当时刘邦已经是皇帝了,想想一个皇帝都能做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改正,哪怕身份最低微的人提的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刘邦也全盘接受。

一个会承认自己错误并改正的首领,是一个让人愿意跟随的首领,刘邦就是这样的人,这样就营造出一种说真话,说正确的事的风格,这样的风格是每一个愿意发挥特长的人才来跟随刘邦的原因,刘邦就是这样吸引人才加入的

刘邦与项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是刘邦吸引人才的手段,那么刘邦是如何驾驭人才的呢?

很简单,给人才发挥的空间,不关注过程,也不关注人才的品德,只重视人才最终达成的结果,并且时不时打压可能会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才,比如像韩信这样有兵权,又有超级军事能力的人才,刘邦在韩信的军中安排了自己的心腹,防止韩信独立,又在战争结束后,剥夺了韩信的兵权。

对于萧何这样镇守后方的栋梁之臣,刘邦时不时敲打一下,时不时猜忌一下,让萧何有危机感,被迫使萧何把自己的族人全部送到前线,加入刘邦的队伍,刘邦就这样控制了武将和文臣,至于张良这样的谋臣,刘邦无需任何手段,因为刘邦与张良是知己,知道彼此心中所想,很多事情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刘邦驾驭人才的手段是因人而异的,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