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医人,他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继承前人的经验。只有继承前人的经验,才能不断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水平。

现在,我想跟你聊聊,我最近学习到的一张医案。通过它,我的确是感悟良多。我想跟你好好聊聊。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41岁,农民。什么毛病呢?就是在大概一年前,患了一个感冒,以肺炎治疗。康复以后啊,就出现了一个毛病,就是在每次小便之后,浑身发冷、畏寒。畏寒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全身起鸡皮疙瘩,必须上床,盖被,睡个几分钟,然后才能好一些。哪怕是三伏天,也是这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患者遍求中医治疗,吃了好多汤药和中成药,效果都一般。

后来啊,她去求了一位中医师。刻诊,见患者自汗,神疲,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象浮而细。整个人接受了血尿常规检查,发现没有任何异常。

医师了解这些以后,给开了一张配伍。这个配伍,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咱们一起来看——

桂枝、白芍各15克,黄芪30克,熟附片6克,甘草3克,大枣12克,生姜3片。水煎服。

结果,药用2剂之后,出汗大大减少了,畏寒之感也随之缓解。患者再用3剂,诸证悉平。

患者最后就问,说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医师回答说:阳气不足,营卫失和。

这什么意思啊?来,我给你说说吧。

首先我们看看小便这个事儿。

咱们体检的时候是不是都有体验,拿着塑料小盒接尿,这时候感觉,呀,原来小便是温热的。对不对?

没错,小便是温热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中医讲,就受阳气的作用,中医管它叫气化。所以,它排出来的时候,必然带着温度。也就是说,小便可以带走我们体内的阳热之气。对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人来说,小便排出去,损失了这么点阳热之气,不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有些人就不行。尤其是素体阳虚的人,就可能出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加重了阳虚!

你可别以为我是危言耸听。有很多人,本身气虚,小便之后就眩晕了!这是常事儿啊。可见,对个别人来说,小便就是一种流失。上头医案里这个女性,显然就属于此列。她这个人,素来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小便清长,这很显然是阳气亏虚啊。这状态下,她每一次小便,无疑都是阳气的一种流失。

这个流失,体现出来,就是小便后畏寒怕冷。因为体表的卫气,本身也源于阳气啊。阳气虚,卫气更虚,于是体表营卫失和,她就出现畏寒怕冷症状。

对于这套理论,其实古中医早就有定论。比如《金匮要略》里头,就说小便后畏寒这个事儿,源于“阳气一时虚馁”。

巧的是,这个患者早年还因为肺炎治疗过。显然,治疗不彻底,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伤了正气,所以遗留下来营卫虚弱、自汗畏风等问题。营卫之气本来就弱,你动不动再伤一次阳气,你还能好吗?

所以,她出现上述怪病,也是蛮正常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你看,上文中医师通过医案给出的答复,就比较好。这里头,用黄芪和制附片来温阳益气,用白芍、桂枝来调和体表营卫之气。最后用大枣和生姜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令营卫之气有根。这样一来,阳虚的问题解决了,营卫不和的问题解决了,她就不会小便后畏寒怕冷了。这严格说,是仲景桂枝汤的化裁。

我这么一说,你明白了吧?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小便之后畏寒怕冷的现象,并不多见。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案例,依然可以悟出一些东西。这就是,小便,的确是阳气的一面镜子。阳气足不足,小便先知道啊!

如上文所说,其实是通过小便之后的躯体感受,来辨证阳气的多寡。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尿的本身状态,来判断阳气的盛衰。比如说,阳气虚的人,小便清长,甚至清冷,尿色白而透明。阳虚的人,尿频也是常见现象。而且,阳虚者,越是尿频,越容易畏寒怕冷,手脚发凉。为啥?因为尿液能带走一部分阳热之气啊。

当然,也有阳虚者,尿不净,或者干脆尿不出。总之,尿,的确是阳气的一面镜子。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眼下又要到隆冬季节。阳气虚弱的人,恐怕又到了多事之秋。因为阳虚而尿频者,该有所注意了。我这篇文说,权作给您提个醒。

好了,就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