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迁都,这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而是《三国志》里明确记载的。至于真实的曹操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管不着,也没法管,因为老百姓无法知道帝王将相的任何真事儿。

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史实,也就是历史资料中的事实。那这里面水分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跟真实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三国志》中,关羽水淹七军,眼看着就要攻破樊城,紧接着就要进入中原了。身在许都的曹操,立刻心慌了,他把众人召集起来,表示要迁都。

既然关羽要北伐,那咱们就再往北走一段,这样可以远离前线。我个人认为曹操的想法,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派去的援军也被关羽灭了。

关羽北伐直奔樊城而来,樊城是中原的边境,也是最重要的座防守城池。过了樊城,再往北那可就是一马平川了。

关羽猛攻樊城的消息传到了曹操耳中,曹操知道,时间长了曹仁根本就守不住这地方。一旦这里守不住,那事情就难办了。

于是曹操就派遣了于禁和庞德,带着人马前往樊城救援。于禁是曹操的爱将,假节钺,左将军,是五子良将中地位最高的一个。

于禁前往,本来是非常稳的事情,可是他们到了荆州以后,恰好遇到了下大雨的天气。关羽利用了涨势凶猛的汉水,一场大水把于禁带领的七军全都给淹了。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三国志》

于禁被关羽活捉,庞德被关羽斩杀。周围四方的山贼全都响应关羽的号召,一时间关羽名气大振,威震华夏。

曹操心疼得要命,因为自己的援军被关羽这么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很多人觉得这一战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实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一名上将,于禁不可能察觉不到大军可能受到大水的危害。而且这不是一小股力量,几万人马随时都可能发现这一缺陷。

所以关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放水淹七军,这其中的细节,是我们这些不懂军事的人很难揣测到的,世人也甭想知道,这是商业机密。

这支援军可以说是曹操在短时间内唯一能凑齐的人马了,他们全军覆没,这代表曹操很难再有机会凑齐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支援樊城。一旦樊城丢了,许昌也就不保了,有迁都思想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想要善终,这个时候他岁数太大了。

曹操比刘备和关羽的岁数都要大,关羽水淹七军的这一年,曹操已经65岁了。那么曹操一共活了多大呢?只有66岁。

所以说我们凭什么去要求一个快死的老人家,还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呢?曹操年轻的时候的确非常牛,是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明主。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三国志》

他从一文不名,逐渐在北方有了一席之地,后来又占领徐州,击败袁绍以后,攻占了冀州、幽州等地。击败西凉马超以后,攻占了河西走廊。击败张鲁以后,又夺取了汉中之地。

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了。当时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最终大将夏侯渊被斩杀,汉中只能拱手让给了刘备。

此后曹操的事业就一直处于毫无进展的状态,为什么?因为曹操岁数大了。人岁数大了以后,不管是志向还是胆略,都会逐渐收缩。

有人说曹操不是这样的人,因为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实正是可以印证这一点的理由,因为人越缺少什么,越喜欢表现自己拥有什么。这叫不示弱,因为你真正不缺这样东西的时候,你压根就不会提起,甚至不会想到这样东西。

这个时候的曹操早就感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明显觉得自己的志向有点短缺了。那么遇到事情该怎么办?不要慌,先拿点励志书籍给自己打个鸡血再说。

关羽北伐的时候,曹操65岁高龄了,他压根就不想折腾了。派于禁过去支援,这是曹操的最后一搏,输了就打算迁都,这就是他的想法。

身体不好了,这是硬伤。别说曹操是万能的,人家也是人,也是有大限的。曹操希望自己有一个善终的结果,所以迁都是最好的选择。

许都距离樊城,实在是太近了。

汉朝本来只有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在洛阳。可是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给烧了,所以东汉的都城又变成了长安。

这以后,曹操迎接了汉献帝,不可能将董卓所设的长安继续作为都城,而东汉旧都洛阳已经破败不堪了,因此曹操才将许昌设为东汉的第三个都城。

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三国志》

从这儿以后,东汉的办公事务,基本都是在这儿处理的。许昌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距离南方更接近。

曹操要想征服南方的地盘,自然是越接近南方越容易上手。可是关羽北伐的时候,许昌的额地理位置也就成了最大的弊端。

因为许昌距离樊城实在是太近了,这就是曹操真正担心的事情。一旦樊城破了,关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杀到许昌来,而曹操的援军们来不及赶来。

许昌一旦陷入包围,那么曹操集团可就陷入了死胡同了。镇守在北方防守匈奴的人回不来,镇守河西走廊的人也回不来,镇守合肥的人也赶不回来。

曹操集团命悬一线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就此出现。曹操能做这种风险极大的买卖吗?当然不能,所以迁都对整个曹操集团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迁都其实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

大家心里都清楚,啥是迁都?不就是逃跑嘛!为什么迁都?因为打不过呗!战场上打输了,才会选择性迁都。有一种逃跑叫转移,还有一种叫迁都。

其实过程就比较简单了,只要曹操带着核心机构往北方挪一挪,这事儿也就办成了。即使关羽真的拿下了樊城,一时半会儿也斗不过曹操,因为曹操用迁都争取了到了更多的时间,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当然了,事后我们知道有更好的选择,与孙权联合,里应外合搞垮关羽。不过此前的迁都绝对也不是弄虚作假的想法。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