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常用的一种坦克,同时因为为租借法案的存在,同盟国也保有了大量的谢尔曼坦克。但如果给它插上一门英制17磅炮,那它就不是希尔曼了,而是萤火虫,一种经常出现在浪漫时刻的小生灵,现在却让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感到了恐惧。希尔曼萤火虫坦克,本是一个用于国度的产物,却成了盟军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租借法案下的谢尔曼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开始了对坦克的研制与生产,美国自然也不例外。受到了法国B1重型坦克的影响,美国人在1940年研制出了M3坦克(代号Lee),单从外形来看,M3坦克也有一种一战的风格,为了减少结构问题,一门75mm火炮被插在了车体上,炮塔上是一门37mm反坦克炮。虽然看起来有点怪异,但在北非战场上还是表现了一番,不久之后,根据M3车体所研发的M4谢尔曼坦克诞生了。

谢尔曼的型号根据外观和发动机的区别分为四个型号,其中最常见的是M4A4,它也是租借法案中的常客。前装甲达到了63毫米,炮塔上是一门75mmM3火炮,这门炮曾经被插在M3的车身上,移动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48公里。这个配置面对太平洋战场绰绰有余,但放到欧洲就显得有些疲软了,因此谢尔曼到了欧洲之后,又逐渐的装备上了76mmM1火炮。因为西西里岛战役,美国错误的认为76mm火炮足以对付所有坦克,不然威力更强的潘兴可能会早点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尔曼坦克在防御力和火力上完全不是虎式或豹式坦克的对手,但这并不证明它没有还手的余地。整个二战中,不管是美军使用的谢尔曼还是英国的谢尔曼都有过惊人的表现,据统计战争结束时一共有近四千辆谢尔曼被击毁,由谢尔曼击毁的德军各式装甲车也达到了近三千辆。这个比例对于便于生产的谢尔曼坦克来说已经是很优秀了,而对这个比例贡献最大的就要数谢尔曼萤火虫了。

二、萤火虫和它那饱受摧残的车体

英国经历了敦刻尔克战役之后元气大伤,虽然有生力量撤了回来,但条件是丢弃了大量的重型武器,这其中坦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美国的谢尔曼运来了之后,英国人理应是高兴的,但他们很快发现,谢尔曼可以打得过四号,但面对虎式和豹式却需要考验驾驶员的技术了。同时期英国的新坦克一直在研制,但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英国人不得不先对已有的谢尔曼坦克进行了改进。

而改进的方案就是给谢尔曼装上英制17磅反坦克炮,17磅指的是炮弹的重量,它的口径是76.2mm。和88炮或苏联的各种大口径怪物相比,17磅炮显得略廋了一些,但它对坦克的杀伤力却不容小觑。一千米内,它可以轻易击穿150mm以上的装甲,若配上后来出现的APDS穿甲弹(脱壳穿甲弹)这个效果还会得到提升。而虎式坦克最后的地方也只是120mm,当然光看纸面数据是没有用的,影响战局的情况多的数不胜数。

1942年,17磅反坦克炮首次出现在了北非战场上,面对当时的情况,这门反坦克炮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既然这么好用为什么英国人不早点给它搬上坦克?当然想了,好火炮早就有了,但将它装上坦克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结构的不匹配占了主导因素。17磅的威力主要来源于炮弹出膛后强大的动能,这需要靠55倍径的炮管和大量的发射药,大量的发射药会使弹壳过大,而后火炮就需要一个就更大的装药室。说白了当时英军坦克炮塔有点小,算上制退空间,装不下17磅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而将一门强力主炮直接安在车体上的自行反坦克炮,其实就是这一现象的无奈之举。1942年之后,因为英国的新坦克一直没有出现,就有人提出了先将17磅炮装在谢尔曼身上,但谢尔曼的炮塔一样不够大。一开始皇家坦克团的布莱尔上校决定去制退器,但实验证明谢尔曼的炮塔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后坐力。因此人们开始对17磅炮下手了,原先的55倍径被缩减成了49倍径,制退器也做了改进,并以旋转90°的姿势怼进了谢尔曼的炮塔里。

但是这样还远没有结束,炮是进去了,其他的进不去了。萤火虫源自于谢尔曼的车体,仔细看的话还是有挺多区别的。为了给炮弹留出位置,本来装在车前部的机枪位被取消了,在炮塔的顶部又多出了一个舱盖,专供装填手进出。炮塔的后部也有个延伸,那是由装甲包裹的无线电装设施。另外萤火虫的炮盾也正常的谢尔曼要厚重不少,这一套改造之后,萤火虫的机动性其实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转动炮塔的时候。

三、战场上的萤火虫

1944年,这个魔改谢尔曼终于上了战场,而第一仗就是在诺曼底。当时整个地区有大约2500辆德军装甲车辆,虎式和豹式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三十,因为战略部署的原因,英军需要面对大部分的德国装甲部队。本来靠着装甲占尽了优势的西线德军怎么没想到,一种炮管有点长的谢尔曼竟然能他们吃尽了苦头。每个坦克连均会有一辆萤火虫,因为机动性较差,它一般起到了“狙击手”的作用。而德国人也发现了长炮管的谢尔曼威胁最大,为了不被针对,萤火虫的炮管前部经常被涂上白色迷彩(反影伪装),以此让自己看起来和其他谢尔曼无异。

关于萤火虫最出名的战役,就是对米歇尔·魏特曼的击杀。魏特曼是一名虎式坦克的车长,在他的指挥下,曾经创造过单日击毁51辆盟军坦克的记录。据统计,在他临死前,一共击毁了138辆坦克,外加各式反坦克炮一百多。但嚣张终归有个限度,在一次与英军装甲部队的遭遇战中,魏特曼驾驶的虎式坦克同时被两辆萤火虫打穿,他也因此丧命。

结语

整个二战中,萤火虫一共被生产了超过两千辆,这足以证明它的实用性。一个因为种种原因强行拼凑出来的产物,却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亦有不少萤火虫被出口到其他国家,甚至到了1976年的时候,还有两辆萤火虫在服役。

参考文献

《WWII vehicles》

《二战中的英国坦克》

《British Tanks 1915-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