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 街 旧 事

/

Vol.1071

黄巷里 黄氏家族的里与家

文:林春荣 图:木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巷里

大路街东侧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古时叫黄巷,直通后街与坊巷之间的里弄,莆田称之为黄巷里。顾名思义,黄巷里居住的姓氏绝大部分为黄氏,乃黄氏从东里巷迁居于此,科举进仕,子孙发达,牌坊旌表,人们就很自然地把这个黄氏聚族而居的里弄,称为黄巷里。

陈林半天下,郑黄排满街。”这句流行在兴化府城的千年民谣,高度地概括了莆田四大家族人丁兴旺、人文发达的盛况。莆田黄氏一族在莆田的人文地图上,有着一条清晰的可以追寻的路线图。

1

东里巷居住着大量黄姓人家

入莆黄氏始祖黄岸,登唐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第,历官史馆编修、徐州牧、桂州刺史,后辞官归故里,举家揽舟回福州黄巷,偶遇风暴,避风登岸于莆田县延寿里黄巷山,遂定居莆田。

东里巷的房子古韵十足

黄岸生有三子,黄谣、黄典、黄乐,黄谣第三儿子黄华居涵江前黄,五子黄英、六子黄孟华、十子黄季华居涵江后黄。黄岸的五世孙黄滔,从黄岸迁居莆田县城前埭,卜居东里巷,启动了东里黄一脉的繁衍与散播。黄滔隐身于灵岩寺之东峰书堂,读四书五经,作诗词文章。久试不第,屡败屡考,终于在唐乾宁二年(895年)登赵观文榜进士,这年他五十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滔像

在晚唐混乱的时局中,黄滔毅然辞去了国子四门助教这么一个小吏职位,回到八闽,却深受闽王王审知的赏识,擢升他为监察御史里行,黄滔不负众望,以“宁为开门节度,不为闲门天子”作为闽王治闽的策略,为八闽铺垫了半个世纪风平浪静的和平岁月。

黄滔是晚唐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个八闽文学圈的盟主,他不仅广交晚唐中原名士韩偓、李恂、罗隐、崔道融,也与八闽俊秀林宽、徐寅、翁承赞、陈峤交往密切。黄滔的诗赋“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著有《黄滔集》十五卷,他的《泉山秀句集》三十卷,是福建第一部诗歌总集。黄滔的诗有208首入选《全唐诗》,被福建文学史上誉为“闽中文学始祖”

2

位于东里巷的黄滔祠

黄滔后裔子孙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在东里巷创建的黄滔祠,是八闽的十大名祠之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黄滔祠大门的对联正是全方位反映黄滔一生伟大的成就。“雄藩息烽火,名士集南州,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土。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

东里黄一族自开宗始祖黄滔登进士第,开启了一个家族科甲绵延的人文长河,在八闽龙虎榜上留下了东里黄氏滔滔不绝的佳话。

黄滔的儿子黄响,字玉卿,号莘老,行十六,正配莆人郑氏,应配晋江欧阳氏,乃八闽名士欧阳詹孙女,在三山黄巷筑屋起家,生二子,长子黄仁愿,系郑氏所生,次子黄仁颖,系欧阳氏所生。

黄氏题刻壁

黄仁颖“幼敏慧,喜好学,善诗文,自负薪”,仁愿、仁颖青少年时代在其祖父黄滔所在的东峰书堂度过了十多年的读书时间。黄仁颖后随母欧阳氏迁入晋江潘湖,于同光乙酉年(925年)以明经学究会试第一,后唐明宗天成丁亥年(927年)登黄仁颖榜进士系该榜的状元,长子欧阳偃随母姓,与黄仁颖定居在晋江潘湖,成为潘湖欧阳氏一族的开宗始祖。次子黄伛徙居莆田之太湖,三子黄佢析居泉郡之龟山,乃龟山黄氏之开宗始祖

黄仁颖,状元及第后,历官迪功郎、四门学正、内阁中书舍人、端明殿掌院学士,眼见后唐朝政混乱,奸臣霸道,无意仕途,于后唐清泰四年(937年)致仕回晋江潘湖,此年他只有三十七岁,在书院教书育人二十五年时间,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卒于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黄家的大门看上去有些历史

黄仁颖长子欧阳偃一族在晋江潘湖开枝散叶,遂成为名门望族,欧阳偃乃乡贡进士,在泉州开元寺陀罗经幢,留下其镌字题款:“泉郡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唐大中八年(854年)称。欧阳偃的长子欧阳观,迁徙江西庐陵,死后葬在庐陵。欧阳观长子欧阳发、次子欧阳奕留在庐陵守墓。欧阳发生一子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唐宋八大家之一。

东里巷里一株高大苍老的龙眼树

我不厌其烦地叙述黄滔孙黄仁颖之欧阳氏一族的家史,这对众多莆田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因为在黄滔祠中,黄仁颖或因“离经叛道”,并逐出祠堂,无享祠堂配祀之位。

或许对黄滔裔孙来说,东里黄一族以姓黄的纯正血统,在莆阳科举榜上留下了不朽的佳话。黄价,黄滔曾孙,宋景祐元年 (1034年) 诸科及第,官至容州司理参军。黄允、黄维翰、黄显、黄沔、黄静、黄卓等黄滔裔孙们陆陆续续登上进士榜。

3

祠堂大门的对联反映黄滔的一生

为黄滔祠留下显赫成就的是黄滔的八世孙黄公度。黄公度,绍兴八年(1138年)礼部省元,免殿试,赐进士第一人。黄公度历经宦海浮沉,官至吏部考功员外郎,正五品。

黄氏科甲绵延

但他在任南恩州知州时,“增学廪,择秀民,政绩斐然。南恩州自唐贞观置郡,此时始有人登第,邦人像而祠之。”黄公度也是南宋著名的诗人,“然词气恬静而轩爽”,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全宋词》录其词十五首,《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在李俊甫所撰编《莆阳比事》中,“义井黄,状元黄定之族,自三山移居。”在东里黄黄滔之族谱中,黄巷里之黄氏乃东里黄黄滔之后裔,自明初迁居于此,并开始百年井喷式的举人进士潮。举人、解元、进士,比比皆是,布满黄巷里的每一个角落。为黄巷里黄氏一族开宗立派的是黄誉和他的叔叔黄臣两个家庭,或者说黄誉是黄巷里黄氏的开拓者与命名人

4

黄誉,唐御史黄滔十七世孙,字廷永,登正统九年 (1444年) 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辛未廷试状元柯潜也是这科举人。正统十三年 (1449年) ,礼部会试第十四名,登彭时榜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这一科进士榜中,还有一个莆田县籍进士陈俊,历任三部尚书。陈尚书第位于双池巷,历经五百年的暴风骤雨,仍保持完好。

黄誉,初授南京监察御史,景泰三年 (1452年) 十一月,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在这个官职不高、权力很大的领导岗位上,黄誉太有所作为了。史书上是这么评价:“所至摧奸去暴,号括地黄,喻除草尽绝也。材高气烈,人敬惮之。”

景泰改元,续任浙江佥事。“时有内官陈姓者,至宁波市舶,纵其义儿为暴,莫敢谁何,闻誉至,皆来赴诉,誉立毙杖下。”黄誉一副能臣干吏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他声名隆响。天顺三年 (1439年) 三月,擢升为浙江布政司参政。“丁忧艰归,服阙。”成化二年 (1466年) 正月,转任湖广布政司左参政,成化三年 (1467年) 卒于官。以子穆进阶大中大夫,资治少尹,正三品。

黄誉迁居坊巷之黄巷里后,其子孙们陆陆续续科甲登第,黄誉的三个儿子黄穆、黄秀、黄秩,皆举乡荐。长子黄穆,登成化七年 (1471年) 福建乡试举人榜第二人,此榜有莆田县生员三十一人中举人。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 礼部会试第六十二名,登费宏榜进士,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人侃侃,有父风”,黄穆历官事迹或不全,但其父黄誉能以黄穆进阶大中大夫、资治少尹,正三品,黄穆或已有不俗的政绩与政治才干。

黄穆是一个优秀书法家,在明中期,莆阳书坛高手如云,黄穆以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同吏编修。文林郎、乌山黄穆书丹《兴化府重修城隍庙碑》至今仍保存在兴化府城隍庙里,也许是对这个书法家最好的纪念。

5

黄臣,黄誉叔,也迁居坊巷之黄巷里。黄臣,举人出身,教谕,以子谨赠御史。黄谨,登景泰元年 (1450年) 福建乡试举人榜第二名。景泰五年 (1454年) ,礼部会试第一○四名,孙贤榜二甲第八名进士。授南京监察御史。天顺年间初期,奉命清理浙江军政,“奏准除缺伍者解补,不缺者止,人深德之。”成化元年 (1465年) 五月,升湖广按察司佥事,卒于官。

黄臣儿黄谕,举人出身,以子铎封主事。黄谕儿黄铎,字文器,天顺六年 (1462年) 福建乡试王初榜举人,此榜解元王初也是莆田县人,莆田县共有三十二人生员中式。成化十一年 (1475年) 礼部会试第六十四名,登谢迁榜二甲第五十三名进士。此榜有莆田县举人十一人中进士。黄铎中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不幸早卒。黄铎侄黄漳,字仲澜,号淡峰,明代书画家。正德八年 (1513年) 福建乡试举人,初官授宜黄县知县,官至岳州府通判。黄漳儿黄应策,字君用,嘉靖十九年 (1540年) 举人,此科也有莆田县生员二十九人中举人。黄应策登嘉靖二十年 (1541年) 沈坤榜进士,此榜有莆田县七个举人中进士。黄应策官至金华推官。黄应策孙黄袭,万历元年 (1573年) 举人,万历五年 (1577年) 沈懋学榜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进士,官国子监助教。成化二年 (1466年) ,巡按御史魏瀚在坊巷为“黄氏教授臣、及其子御史谨、孙主事铎立三世青云坊”。

黄滔祠外墙

黄臣、黄誉叔侄携手并进,在黄巷里掀起了科甲入仕的狂潮,直至明万历年间,这一个家族在明一朝产生七个进士、数十个举人,科甲绵延,然后,入仕为官,创建了一座又一座气势不凡的官宅府第,以其显赫的社会地位,扬起黄巷里这个家族的幡旗,在兴化府古城中留下了斑斓的科举文化胎印。

-END-

by看莆田原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