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其实我并不能代表八零后,我只能代表八零后的自己,假如我的记忆能给大家重叠并且产生共鸣,那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话语投机,就是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有人说每十年一个代沟,我觉得可能五年左右就有了。因为这个时代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不管愿不愿意,中国就已经开始全方位提速了。

虽然八零后还残留着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但是也并不再是主流。怀旧只是一种极其个人的情绪,它影响不了时代的变革,也感动不了更多的人。有时候共同的记忆,最终还是部分人的怀念罢了。

今天想给各位聊聊,我们小时候的娃儿书,娃儿书是四川的说法吧,也不知道全川是不是都如此。反正川南泸州是这样。其实学名就是连环画。

如今连环画已经进入收藏领域,成为一部分人的珍藏。它的市场价值和热度完全不如之前了。

又称连环图画 、连环图、小人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州人喊娃儿书,大概因为图文并茂,因为主要是孩子看的,泸州人喊小孩喊娃儿,会不是这样叫起来的呢?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说起历史就长了,今天我们还是不谈太多,来说一下关于自己的记忆吧。

八十年代还算娃儿书最后的风光的年代,其实我个人觉得娃儿书最好的年代还是在五十六十年代,当时很多名家都因为文化建设的需要,纷纷去画连环画。画工颇见功底。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畏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

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

当然我们没有赶上那个年代,八十年代后,依然层出不穷,而且这些老版本还不断被翻印,今天在连环画收藏市场上,五六十年代的精品固然难寻,七八十年代翻印或者再版的也很有收藏价值。

对于收藏和做投资买卖,沽酒客不是不懂或者不感兴趣,只是没有那个能力去操作,既然没有就不必去操心。对于娃儿书,我倒是纯粹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八零后虽然比物质不如今天的孩子们,但是也有一些东西,今天的孩子们没有办法感受了。当年在电视不是很普及,电影不是随便看的时候,娃儿书真的是非常优秀的小伙伴,图文并茂,古今中外,简直堪比百科全书。不管是古典诗词歌赋、各种名著名家的故事,反正知识面之广,我个人觉得是当年促使我喜欢读书的最佳启蒙读物。

虽然很多都进行了改变和通俗化,但是也让我们汲取了各种文化营养,后期也不断去寻找原著增加知识层面。

它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好比DVD一样,可以放更多内容,而且随时翻看,还不用电,而且对于那些画工优美,我还喜欢临摹,有的孩子是用一张透明纸来画,我就照着画,看起来还有点模样,但是因为没有美学基础,比例和立体感就完全错位了,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美好的乐趣。

还有一些人喜欢吹人人马,就是把一些如三国、岳飞等有打斗的娃儿书,剪下来,吹打比赛,我们叫吹人人马。但是我个人不喜欢,因为我比较舍不得,而且那时候一本书虽然一两毛也不富裕啊,我觉得那些剪下来的太奢侈了。

当然能有几本算不错了,更多的时候我是一根小板凳,在租赁娃儿书的摊子上看阅白,租书也不是常常能够,什么是阅白呢?就是有人看就站在背后看,请不要笑话我,那个时代,看阅白的人多,真不是算计,穷啊。有时候也是无法想象的。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可惜九十年代以后,港台日漫的入侵,特别是日本漫画,再加上很多名家已经不屑于去画这种收入微薄的娃儿书了,娃儿书的质量每况愈下,后期画作潦草不堪,不忍卒读,最后彻底没有了市场。

不要怪后来的人只爱看漫画替代了连环画,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市场商业化运作的缺乏,你说外国那些画漫画的大家难道不赚钱吗?他们的很多作品还改编成了动画片。那个年代,简直被打的体无完肤,从此娃儿书就在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

但是后来收藏市场老版娃儿书突然身价倍增,特别是五十年代那些精品,保存完好的,比如一套老版的《三国》价值10万,很多也身价倍增,比之原来升值百倍不止,也算是另外一种价值体现吧。

如今我们在旧书摊买以前的娃儿书,或者买翻印的,可能更多是八零后以及以前的爱好者和念旧者,当然也有一些人当生意来做,不管怎么样,可能娃儿书不会再回来了。但是记忆和它能够珍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