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抉择——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

历史上朱棣是个极具有争议的皇帝,他的皇位来的并不光彩,打着"遵奉祖制"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但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他割据反叛,用最残暴的方式清理建文帝文人集团。然而朱棣从小尚武,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里能力最强,野心最大者。自他即位,励精图治,国富民强,开凿运河,六下南洋,抚人民安康于国内,扬中国国威于海外,开创永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迁都,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看到现在的首都北京,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追根溯源,便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成祖朱棣是个伟大的铁血帝王,自古以来,长城就作为抵御北方势力入侵的屏障。而朱棣心怀大志,他想实现控四夷天下而制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迁都,便是实现大志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成祖迁都的原因

1、巩固皇位

为防边疆,朱元璋时期就在北方设立了三位藩王,燕王朱棣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势力根基在北京。靖难之役朱棣武力镇压一切异议,但南京旧有势力根深蒂固,这对刚篡位的朱棣来说,迁都都是最佳的选择。

同时北平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是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北京不仅自古便是军事重镇,并且有山海关与长城防守,"易守难攻",对朱棣来说,更可以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迁都更是朱棣巩固皇位的必要手段。

2、天子守国门

朱棣一生喜好攻伐,他即位起,不甘心做一个只知道享乐的皇帝,他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更是一个敢于抉择的领导。纵观中国历史,自秦朝以来各个王朝都面临着外患威胁,明朝也不例外。影响明帝国长治久安的最大因素就是北方蒙古。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选择。同时朱棣不断加强北方边防,并五次御驾亲征,很大程度上防范了蒙古犯境,保卫国家安宁。

明成祖迁都的过程

朱棣——铁腕皇帝,深谋远虑,金陵虽好,富庶渔米之乡,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长远来看,政治、军事才是根本。他深知,要想实现控四夷而制天下,就必须舍弃眼前利益,迁都北京。而北京作为明清的首都并延至今日,证明了朱棣的选择是正确的。

明成祖朱棣实行"二京制",北京为政治、军事中心,设为首都,金陵(今为南京)为副都,以经济为中心,但依然保留了南京的六部九卿,同北京拥有相同的官职体系。从朱棣迁都后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边防体系和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两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明朝走向盛世。

1、永乐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迁都就是一个极其复杂、耗时长,难度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工程。首先,建造一座宫殿工程量就已经很大,并且伴随着皇亲国戚,文人宗室以及金陵数百万民众,耗费财务巨大,历史上为了建造都城而国库虚空的例子不在少数。而朱棣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完善文官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开拓海外交流,宣扬国威,提倡文教。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带领着明帝国走向"永乐盛世"。

2、疏浚运河

金陵作为经济中心,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商业繁荣,农业发达,物资丰富。而迁都北京经济动力不足,很多物资需从南方运送,陆运花费巨大。于是朱棣决定实行航运,永乐九年朱棣下令重修大运河。短短几年时间,京杭大运河真正畅通,南方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往北京,保证了首都的供应,同时促进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条京杭大运河依然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不断滋养着运河流经的地区。

3、 明成祖迁都的意义

永乐迁都,北京及其北方地区成为明帝国的核心统治区域,加强了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进而控制全国政局,稳定国家秩序;迁都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的入侵,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大运河的贯通,促进北方生产和人口恢复,南北方经济发展更平衡。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且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迁都北京更巩固了北京的首都地位,也奠定了北京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