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偏心!!

爸爸,你都只亲弟弟却不亲我!!

相信这一类的话语在家庭中拥有两个孩子以上会经常听到,奇怪的是明明手心手背都是肉,给予的关爱都是一样多,为什么孩子仍会产生如此反应?

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孩子才能感受到爸妈的爱与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以为生一个老二可以跟老大做伴,没想到却让老大变得讨厌妈妈了?我记得曾经有篇报道,讲的是国内有一名7岁女童在日记写下:我下辈子再也不当你的孩子!

什么原因让这个小女孩对妈妈如此愤怒?

根据报道,该名妈妈生有一对姐弟,两人相差四岁,这位妈妈表示姐姐在弟弟出生时,便会自己主动的去照顾弟弟,在妈妈的眼里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也因此妈妈就放心的把专注力都放在比较年幼的儿子身上,不料有次弟弟抢姐姐的玩具时,姐姐不但没有让,更在弟弟动手时反常的回击,这行为让妈妈感到生气,决定处罚女儿。没想到这举动让女儿心有不满,并在日记写下:弟弟打我,我还手,你打我骂我。

妈妈在打扫女儿房间时,意外发现这本日记,除了抢玩具事件外,女儿更写了许多心声:妈妈我就知道你一点都不爱我,我很恨你,我想下…辈子也不要当你的孩子,死也不当你的孩子,吃屎做牛也不当。

字句充满对妈妈的怨恨,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不仅如此,日记里有一幅画,是一家四口的全家福,但可以看见,爸爸跟妈妈心中只有弟弟,而自己只占一小部分。可想而知小女孩的内心有多难过......家长真的不要轻忽自己对孩子无意中的偏心,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公平,就字面上的意义来说,就是不偏私。

然而,大多数的爸妈容易陷入一种表面上的公平,即将公平量化,例如:今天给姐姐2颗糖果,因此,也给弟弟2颗糖果。

但对孩子来说,公平的定义更为广泛,包括爸妈对待自己与其他手足的态度是否相同、关爱是否足够、有无被忽略等,这些都会纳入孩子的考量范围。

偏心,天性使然的一种行为

大多数爸妈听到孩子说出偏心时,难免感到纳闷:奇怪,我明明对孩子一样好,为什么孩子还会这样说?

其实偏心是相当自然的行为,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的个性、长相、长幼排序、性别或行为符合自身期待,与那位孩子有生命共同体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对那位孩子比较好,无形中忽略其他孩子的感受。

不过,虽然偏心很正常,却不能视为理所当然,当孩子反映爸妈“偏心”、“不公平”时,就代表内心已经忍耐一段时间,亲子关系出现状况,父母必须开始反省到底在孩子的教育上出了什么问题,并且着手去解决。

当孩子会开始明确感受爸妈对家中其他成员比较好时,大约是在2~3岁,此时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也会观察周遭的人、事、物,因此,当家中出现新成员时,更会注意且比较爸妈对待自己与其他手足间的态度是否相同。

当爸妈很明显的对兄弟、姊妹中的某一方比较好时,孩子心里其实会感到不舒服,例如:妈咪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弟弟、总是要求姐姐要让着弟弟、每次下班回来都先抱妹妹、分送点心或玩具时都先给哥哥后才轮到妹妹等,长期下来,孩子会将注意力放在受到较多疼爱的那一方,当不舒服的程度到达相当严重的程度,就开始哭闹,希望获得爸妈的关爱,甚至开始讨厌其他手足。

或许父母会认为态度上的差异并没有什么关系,甚至根本没有察觉,事实上,这些细微的态度与表现无形中都对孩子造成了影响,长期下来,受宠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骄纵、傲慢与自私,不被受宠的孩子可能会与家庭关系较疏离,抑或较有忧郁倾向,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随时注意孩子的需求,并且省察自己的行为,不管是大宝还是二宝都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爸妈心中是独一无二,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轻松化解手足吵架及争宠状况

手足之间难免会遇到吵架、争宠等问题,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告状、哭闹等状况,甚至要求父母立即做处置,此时爸妈的态度就显得相当重要,究竟该如何公平解决,避免手足间再次起争执?

手足间吵架不是坏事,我们应该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情形,这也是给孩子解决纷争的机会,当孩子吵架,甚至其中有一方来告状时,我们做父母先不要直接做仲裁,因为此时容易不假思索的先下定论,并且偏袒某一方,例如:兄弟、姊妹抢玩具时,我们会潜意识的建议老大要将玩具让给年幼的弟弟或妹妹;兄弟、姊妹在吵架,而弟弟或妹妹已经在哭,我们会潜意识的直接骂兄姊欺负弟妹等。

当父母发现孩子们在吵架时,先观察孩子间究竟发生什么事?他们如何解决?假如过了一段时间后仍迟迟无法解决,或是处理方式不正确,建议先将两人分开,引导孩子找出适合的解决方式,例如:孩子在抢玩具时,建议一人先玩10分钟,再轮另一位孩子玩,待下一次要玩别的玩具时,则将顺序颠倒过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权利没有被剥夺,而且也能够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

除此之外,手足之间难免出现争风吃醋的情形,当孩子争宠时,很明显就是告诉父母对待自己与其他手足的态度不一致,希望可以获得多一点的关注,因此,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要反省自己究竟有无特别疼爱谁?保护谁?对手足间的差异在哪里?想出答案后立即进行补救,例如:欣赏每一位孩子的优点与特质,适时给予赞赏及足够的时间陪伴与关爱,长期下来,情感日积月累,孩子也能感受到爸妈的爱,进而更加爱父母,并且增进手足间的友好关系。

公平,6招做到真平等

当孩子说出父母“偏心”、“不公平”时,除了代表木府可能在对待手足间的态度出了问题,也隐藏着内心的呼唤「看我、看我」,孩子不仅希望能够得到父母满满的关爱,更希望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究竟爸妈该怎么做?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促进亲子关系?以下提供6种方法供父母参考。

1、单独与孩子相处

父母每天应该抽出固定时间个别与孩子相处,时间长短不限,可以30分钟或1小时,重要的是这段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与一个孩子,陪伴孩子做想做的事,例如:玩游戏、画画、读故事书、到公园散步等,努力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制造共同相处的经验与回忆。

值得注意的是爸妈必须将注意力全放在这位孩子身上,不可以任由孩子一个人玩,而自己却在玩手机、打电话、做自己的事,或是带这位孩子出去,但却是为了专程去购买其他手足的礼物,如此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会增加亲子与手足之间的冲突。

2、平衡招呼次序

或许很多父母没有发现自己回家时,总是先去抱弟弟或者是和姐姐打招呼,看在孩子眼里,这些都是“不公平”的现象。

有些孩子会认为爸爸为何每次回家都先找姐姐而不找我?妈妈为什么每次都先抱弟弟而不是抱我?面对这些细微的小动作,父母可能认为没什么,甚至跟孩子争辩谁先谁后没有差别,不需要去计较这些小事情,然而,对于部分心理较敏感的孩子来说,父母习惯先照顾谁,会让他觉得自己被忽略或不被受宠爱。

其实父母回家或者是做其它集体活动时,不如平衡招呼次序,有时候先叫兄姊再叫弟妹,有时候先买玩具给弟妹再买兄姊的玩具,叫孩子吃饭的时候可省略称呼姓名,直接说:大家来吃饭啦!、一起出去玩吧!,如此不仅能避免招呼不均的情形,也让孩子心里感到舒服。

3、避免比较与批评

当我们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难免会进行比较,有时不经意说出:弟弟年纪比你小,吃饭却比你还快。、姊姊好懂事,会自己收拾玩具。

或许做父母的并无恶意,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变得更好,但这些话语听在孩子的耳朵里,无非就是在比较与批评,孩子会认为自己被数落,凡事不如他人,爸妈比较疼弟弟(哥哥)姐姐(妹妹),严重者甚至会开始讨厌其他手足。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针对孩子的个人错误行为进行纠正,直接告诉孩子哪里做错,应该怎么改正,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从错误中成长与学习和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4连结手足关系

父母除了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之外,也应该尽全力的去维系孩子手足间的感情,平时要多观察孩子们相处的情形,从中发掘孩子的优点与好表现,适时的给予赞美,例如:“姐姐好棒,都会帮弟弟擦鼻水、口水”、“弟弟好乖,都会帮姐姐拿衣服”,像这样连结孩子手足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看见其他手足的优点,不仅可以提醒手足间和谐相处与互相帮忙的重要性,也能激发正向力量,促进孩子手足之间的感情。

5倾听孩子想法

当孩子说出“偏心”、“不公平”时,部分的父母可能会基于自己被孩子批评,一时情绪上来,跟孩子争辩并没有不公平,其实这些争辩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不但没有正面效果,还会使亲子关系疏离,甚至让孩子变得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

所以当孩子说出这类话语时,我们做父母的要先反问孩子什么是公平?除了让孩子有出口可以发泄情绪,自己也能够从中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与感受,倾听并同理孩子的心情后,可以改善自己的不足,亦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6少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抱怨说:

爸爸,你都只抱弟弟却不抱我。

妈妈,你都带姐姐出去玩,没有带我出去。

就是在暗示父母能够给予自己多一点的关爱,但部分父母却没有察觉出来,反而对着孩子讲道理,例如:因为弟弟比较小,要常抱才会长大呀!、因为姊姊比较大,所以可以出去玩,等你长大也可以出去玩。

然而,这些道理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非是一种成效极低,甚至是没有效果的方法,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与专注力有限,听道理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事,他们需要的是情感能够被满足,因此,当孩子下次再说时,建议父母先省察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不公平,并平衡照顾孩子的时间,给予相对等的关爱,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用心,降低不平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