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江永清溪村:一座瑶文化的博物馆

陈瑜

江永清溪村,原属于粗石江镇,现归源口瑶族乡管辖,靠近广西恭城。南倚燕子山,北望都庞岭,东临“清溪源”,西接龙虎关,后倚石龙山,风水胜境,靓丽多姿。

来清溪村,算是第二次,第一次采访了清溪文峰塔,但没有走进底蕴深厚的古村。

陌生人进村一定会是一团雾水。在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田万载的向导下,去探秘其中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中一个最醒目的门楼,像一个城门,大门厚重,门框拱形,两层结构,屋顶飞檐,中书“淳风敦古”,两旁是长方形彩绘图案,上有一窗一室,据田老师说,那是站岗值班之所,防止盗贼和外敌入侵。“淳风”语出《抱朴子外篇逸民》:“淳风足以濯百代之秽,高操足以激将来之浊。”意为淳厚朴实的风土人情,“敦”意为“遵循”,“敦古”意为就是尽力、努力遵循古代、上祖的规则、规矩。

田老师告诉我,这是古村“三大门楼”之一,这里叫“围里坊”,建有蒋家祠堂,“上阁坊”位于村东面,建立 “孝友堂”, “下阁坊”位于村西面。后两坊都已损毁。

进入门楼,就是长长的巷道,两旁分布着民居,大多两层结构,用青、红两色烧砖砌就的翘角飞檐以及高高的马头山墙,独立成栋,都与主巷道相连,每栋门楣都是凸形两层装饰,饰有吉祥故事彩绘,中间空白处都有各种门匾如“雍煕第”、“吉安第”、“居之安”“芝兰其室”等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上方横梁都饰有门簪,或圆或方,或“阴阳八卦”,或“花鸟文字”,特别讲究,特赋深意,门簪的八卦并没有取风水选地时的吉凶论断,而是选取了左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坎、离旺于夏,衰于四季的思想。两个门簪中左边为乾卦,右边为坤卦,古村中选取乾坤两卦,是为了兴旺于四季。

室内就是一个封闭的小家世界,堂屋、天井、厢房、木结构,门窗、梁柱都有各种雕花图案,雕刻精美,寓意深刻。

村后有一户“紫芝别墅”,外墙、门楣、马头墙都特别讲究,各种精美彩绘图案,特别精致,结构厚重,防卫严实,估计这就是最早的别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溪村背靠石龙山,古村都依山而建,原始树木茂盛,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藤蔓虬枝,绿意葱茏,将古村紧紧依偎,田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巨石旁,指着弯曲的石脉说,这就是龙头,还讲述了一个传说,龙头附近有一两层民居,传说,这里会出天子,居妇怀孕,有一阴阳先生至此,告诉妇人,说腹中小孩会给这里带来灾祸,极力鼓动妇女流产,家人信其言而将妇人堕胎,天子因此夭折,传说,深入家中有一条石柱,就是龙角,竟不明其因的流血七天。

清溪村,没有石门槛、石桥和石板路,巷道路面全是由鹅卵石铺就,村民都叫“包谷路”。

穿行在古村深巷,厚重挺拔的砖墙高高耸立,特别威严,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建筑,有些砖墙上还有印记:“万历四十年”、“同治二年”、“道光丙申年”,标明建造时期,屋顶有“三角形”或“半圆形”粉饰以是区分。

跟着田老师来到古村左侧后山,有一条小溪源自山麓,清澈纯净,如鸣佩环,田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清溪,村里没有别的水源,村民修建小水渠将小溪水引入村中,成了村民饮用、村妇盥洗的水源,世世代代滋养着这方热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出古村,去到田老师自办的瑶民俗文史馆,见证了太多瑶文化的历史资料,琳琅满目,都是原始文件、文档,清溪瑶的社团组织记录、明清民国官印、应用文体例、宗教民俗、巫佛印信、各类契约、婚嫁歌谣等,足有10000件以上,为田老师几十年执著致力于研究、收集瑶文化发展史的精神所惊叹,看到两块古匾,一块是“好义急公”,匾长1.23米,宽0、5米,厚3厘米,巳经有161年。匾牌的主人叫蒋德彰,清溪瑶人,光绪元年进士,官封国子监(朝廷管教育官员)学政提督。蒋德彰为官廉洁正直,在职期间录用了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查办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因触怒光绪帝被贬回故里。蒋德彰举荐的寒门子弟吴宏漠晋升为钦州府剌史后,得知蒋德彰遭遇深感痛心,制赠送匾额《好义急公》以表谢意。还有一块是“秀养芝田”记录着乾隆壬子年田天文立,文林郎知永明县事戊申乙酉两湖乡试同考宫林。

清溪村村民唐朝时从广西迁入,定居清溪村已有1000余年,清溪瑶属于江永四大民瑶(清溪、古调、扶灵、勾蓝)之一。之前被称为“猺”, 猺是哺乳动物,大小像猫,四肢较短,体背灰棕色,栖息山林中,吃谷物、果实等,居住在这里的人称为“猺人”,过着“随山散处”、“化外之民”的生活达两千余年。早在元朝时期,朝廷就有招安猺人举措,《元史》泰定三年有记载:“庚午,乞住诏谕永明五洞蛮来降”,未果,“四年四月,永明县境瑶贼复叛”, 其后“八年,林兴祖遣道州路总管以手版谕之,皆以兴祖廉洁爱民,遂帖服,四境获安”。直到明代朱太祖大力推进招安猺民政策,“洪武九年归化,封清溪、古调、扶灵、勾蓝为四大民瑶,其所居为邑门户者,镇守湘粤隘口,最为得力,为表彰其功,以示羁縻,每岁司犒花红牛酒,至朝恩尤厚。二十九年,尤与编成册,安抚生息,给之廪饩,每瑶立瑶长总之,目以佐之。”,到洪武二十九年受朝廷“招安”下山,接受“王化”,接受招安的,变成“平地瑶”,成为王朝的“编户齐民”,没有接受招安的,就成了后来的“过山瑶”、“高山瑶”,直到五六十年代,“猺”才改为“瑶”。 清溪瑶告别狩猎生活,学习汉人农耕技术,成为最早接受孔孟文化的瑶民之一。

明代清溪瑶《瑶长簿》中记载:“吾村祖居清溪由来久矣,虽属瑶籍,俱以耕读为荣,即五尺之童感知尊长,可谓仁礼之乡,基传万世者也。”清溪村自古奉行“淳风敦古”的家风,倡行“修身治学、耕读传家、孝廉勤俭、尊老爱幼”的家规家训,成就了这里的生生不息。族谱中有这样的描述:“各家粮饷不容拖欠、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各尽伦道毋容苟且忤逆、游手赌博好食皆是败家,各户儆戒,务要父戒其子,兄勉其弟,毋入赌博之场……”,亲和友善、耕读修身的家风延续至今。

登上后龙山半山腰,放眼古村,装饰经典的马头墙迎风挺立,屋脊鳞次栉比,远山如黛,云雾缭绕,清溪文峰塔矗立田园,映照护佑着这里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