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语:小康的成色和温度,咱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今起,现代快报推出 " ‘全面小康 追梦之路’调研行 " 专栏,记者将走进部分有代表性的城市、县区、乡村进行调研采访,把镜头和笔触对准普通百姓,展现他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准新时代的奋斗者,共同分享他们的奋斗经历和成功经验。敬请关注。

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 文 徐洋 / 摄)秋风起,稻花香。金秋九月,微风细雨中,即将成熟的水稻静待收割。9 月 23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苏皖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金磁社区。地处南京市六合区西北部的金磁,从前是有名的 " 穷旮旯 ",如今住上了联排别墅的村民们说,走上小康之路就是从田间地头开始的。

△农民住上了联排别墅

" 烧饼田 " 变良田," 金磁大米 " 变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里的稻子已经成熟,等待收割

" 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水稻了,大概 80 多亩,10 月左右收割。" 金磁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许友金,是土生土长的金磁人,除了平时公务,还负责 " 金磁大米 " 的生产管理。离田边不远处就是稻米加工车间,只剩下一袋 5 公斤装的金磁大米。" 金磁大米我们不愁卖的 ",说起大米,他很自信。

△已经收割后的稻田一片金黄

其实,如今丰收的场景,在以往是看不到的。" 沿着我们居委会门口这条路,再往前 4 公里,就是安徽来安。我们就相当于南京的偏远山区。" 许友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半山半水的自然条件,外加农户零散居住,零星开垦的 " 烧饼田 "" 油条沟 " 让这里的农业生产重复又低效,是远近闻名的 " 穷旮旯 "。

△过去种地用的工具摆在村史馆里成为了历史

变化正是从田间地头开始的。自 2010 年起,金磁村实施了全省镇级规模最大的土地综合整理工程,实施土地连片整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状况。涉及农田、村庄约 3.5 万亩,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 " 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通畅 " 的集中连片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装好的金磁籼米

金磁大米就出自整理后的良田之中,由村办企业——南京归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生产销售。地道农民出身的许友金,同时担任公司生产部经理。" ‘归家’这个名字,是社区一起商讨出来的,就是吃到这个大米,就有回家的感觉。我们除了大米,还有农家菜籽油,也很受欢迎。"

△退休后的村民经常拿着鱼竿在荷塘里钓鱼,悠闲生活

2019 年," 金磁大米 " 的总销量是 35 万斤。" 去年端午节,我们一下子就卖了 13 万斤。" 许友金介绍。去年一年," 归家 " 的总收入近 80 万元,赚来的钱进入了集体的口袋,全部用于金磁社区的民生工程。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回乡创业的人也多了起来

△回乡创业大学生在地里种上多肉植物

有了土地综合整治基础后,这里先后引进了江苏省农科院、巴布洛生态谷、明天农牧、大展黄玉梨、卫竹牧场、浩天生态园、伊家人田园、农民创业家庭农场等 10 多个农业规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入驻金磁,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形成鲜果蔬菜、健康养殖两大主导特色产业。

△生活越过越好,村民们开始搞起文艺生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村民除了拿土地流转费,还被承包方聘请当职业农民,等于是一人拿两份钱。今年 56 岁的村民凌明,现在专注在家带孙子。她算了一笔账:" 我家属于田比较少的,大约 5 亩多,一年的土地流转费 4000 多元,我老公有时候去种田大户那儿打工补贴家用,加上两人的保险,基本吃喝够用了。"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蒸蒸日上,金磁社区成功打造了巴布洛生态谷、大展黄玉梨基地、伊利生态牧场等一批乡村旅游点。这也吸引了像侯传红一样的村民回乡创业。原本在河南打工的她,回金磁开起了家庭旅馆,规模也越做越大,从 10 间扩展到 20 间客房。国庆假期还没到,已经订出 4 间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地边上一群小鸭子悠闲的走过

乡村旅游发展让村里的 " 沉睡资产 " 重新产生价值,每年可为集体增加财产性收入 70 万元左右。旅游景点与村集体签订农产品委托生产、收购合同,每年又可为村里带来经营性收入 40 万元左右。2018 年金磁村经营性收入就已经占稳定性收入的比重已超过 60%,彻底扔掉了 " 贫困 " 的旧帽子。落在老百姓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2019 年,金磁社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