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文学发展方面也是独树一帜,文学体裁多样,加上汉字与汉文化的特殊性,总有一些有趣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字谜、对联、藏头诗等。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对联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因为它和春节是绑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可能没有元宵节猜灯谜,但是一定有春节贴对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联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史料记载,对联可能源自于五代十国,起于后蜀的君主孟昶,从形式上看,他可能是从律诗或者骈体文中脱离出来的,因为要求没有这么高,又需要一定的的智慧和文采,再加上一点"小聪明",所以很快就被推广开来,受到许多学子的喜爱。

对于读书人,特别是有文采的大家,通常不会太过在意,但是一些名声不显的文人,常常能够小小地露一下脸。

对联在古代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增加生活乐趣。传闻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是一个才女,后来嫁给了大才子秦少游,就是写出《鹊桥仙》的秦观,在新婚之夜,秦观就被拒之门外,原来苏小妹出了一个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

只有对出上联才能入洞房,这可极坏了秦观,连续试了好几个下联,苏小妹都不满意。

为了自己的幸福,秦观去找了苏轼,听到这件事苏轼只是一笑,来到门前,将一块石子扔进了水缸里,水缸里的水顿时泛起一阵涟漪,秦观恍然大悟,急忙回去,对出了一句下联:一石击破水中天。只见洞房的门忽然间打开了,秦观美梦正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故事不见得是真的,因为苏小妹这个人物很有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对联的分量与乐趣。

有一些对联同样能够流传千年,丝毫不亚于诗词歌赋。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以及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都出现过一个上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这个上联妙在将字谜中的拆字与对联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有很强的气势,他们分别给出了一个下联,都很工整,前者是:八目加贺,贺年贺月贺升平;后者是:赏花赏月赏秋香。前者更大气,后者更有情趣。

有时候为了增加对联的名气,还要将对联与名人结合起来。比如说王羲之,传闻因为王羲之的书法非常好,过年贴的对联时总是被别人悄悄揭走,后来便在门前写了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别人一看寓意不好,就不再去揭了,等贴对联的时间一过,立马添上几个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寓意一下反转过来,但是这个故事本身不具有真实性,因为王羲之是东晋人,与五代十国隔着几百年呢。

除了增加乐趣以及增加名声,对对子还可能帮人讨媳妇。在北宋朝就有一个大财主,家财万贯,住在北宋国都开封城,财主有一个女儿,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财主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想要为她找一门好亲事,但是眨眼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没有人上门提亲。可能是因为一些有才学家境好的人未必看得上商人,一般人又不敢高攀,才造成这个现象。

为了找个满意的姑爷,也是满足女儿在才华上的要求,大财主决定"比文招亲",招亲的形式就是对对子,才女自己出的上联,是:洞中泉水流不尽。听到这个消息,一些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纷纷去对下联,但是始终没有让才女满意。就在时间快要到的时候,在众人的失望中走出了一位才子,对出一句:山间清风迎面来。一时之间满堂喝彩,最后才子如愿以偿,娶得美娇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对联的生活化是很平常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被抬到很高的地步,故事的真实性不见得有多高,但是这其中涉及的对对子的一些方式和氛围是值得推敲的,也能够看出古代人爱对对子的原因之一,对联一般和喜庆的事结合在一起,无论是春节还是嫁娶,都是让人开心的事,自然让人喜爱。

如今社会对于对联的看重大不如前,往往创作出的对联匠气过重,还有很重的商业气息,不如古代人在真情实感间表达出的那种自然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