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深入,逐渐对当下的教育现象有了质疑和反馈,其中对学校给孩子布置了过多的作业反应最为强烈。家长觉得孩子回到家之后,往往因为学业过重,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孩子经常睡都睡不好。这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加压各地学校,要求给学生减负,也确确实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孩子真正拥有少量作业,同时获得大量课外时间后,一些家长却停歇不下来了。他们又觉得孩子太闲了,这样赋闲在家,不是学子该有的样子。于是给孩子报名各类补习、辅导、培训、艺术班,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也增加了孩子身心的劳累感。这与当初质疑学校课业繁重形成了强烈反差,也与教育部的强调的“减负”相违背了。

为什么家长们那么反对学校的课业,却热衷于报班?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只是把这个权力交给家长后,家长“蒙圈”了。他们只相信“学校课业少了”就算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达到了自己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作业少,意味着学校成效就会降低。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这样学习是不利于考试选拔的。所以“学校减负”最终反噬家长,逼迫家长“主动”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哪门学科薄弱,就去找培训班报名,越多薄弱学科,就报越多的班,如此叠加,那些报名超过两门以上的孩子,真的会对学习产生无力感。即便如此,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减负”了。

因为,在家长心目中只有学校的课业才是负担,自己报的班都是为孩子着想,是孩子能接受也应该接受的。

报班种类繁多,怕孩子输在起跑线

有的家长除了要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希望他们能习得一技之长,甚至是多才多艺。看到别的家长给孩子报班,于是也开始给孩子报名舞蹈、美术、体育、书法、音乐、武术、棋类等等培训班,不在意钱多钱少,就怕他们跟别人比输在起跑线。

殊不知,很多培训正式看中了家长这种心理,赚到盆满钵满,而真正学到东西的孩子少之又少。学这些艺术技能,其实是很烧钱、费脑、费时间的。本身就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还得花时间在这些上面,压力可想而知。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读书人真的比上班的人都累。

真正的学东西,首先要建立在感兴趣上,不能一味逼迫孩子去学。

重新审视和定位孩子当前,不随意报班

在网上看到过多起孩子不堪重负走极端,家长追悔莫及的事例。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跟风,有的可以跟,有的却不能。孩子是最重要的,作为家长,要关注他们的喜好,要不要报班,应遵循孩子的意愿和听取他们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新审视和定位孩子当前,是每一个家长都要做的工作,不要随意报班,这是作为一名来自老教师的忠告。如果要报班,一来不能多,二来要有兴趣或必要。

最后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学校的课业真的很重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