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8月非洲猪瘟登陆辽宁省以来,便以飞快的速度蔓延至多个地区。随之而来的2019、2020年猪肉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一路攀升,这期间上市公司牧原股份、新希望等养猪企业趁着东风一路高飞,大股东们挣了个盆满钵满,而传统的养殖大户温氏却表现的差强人意,在这场较量中将老大位置拱手相让于牧原。究竟为何造成如此局面,让小编来和大家一起温习一下本轮的发展行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猪瘟兴起后猪肉价格飞涨

抑制猪瘟大规模蔓延的有效措施就是对病猪大力扑杀,结果就是生猪的供应下降导致供求严重失衡,猪肉价格飞涨,从2019年到2020年翻了好几倍。价格上涨理论上是会导致养殖户大规模养猪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对养猪行业要求越来越严,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养猪问题其实是很突出的,生产效率低,生产投入产出比不足,生产方式落后。自 2007 年起我国推广生猪养殖规模化,但散养仍是目前生猪养殖的主要模式,仅有 5% 的养殖户为规模养殖户。大量养殖户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高质量养殖,导致效率低下、技术落后、投入产出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生猪生产和加工的流程中,由于资金投入大,实现技术难,追溯体系尚不健全,难以实现对猪肉安全质量的跟踪和监管。(见文章(我国猪肉供应风险及对策研究))所以这次小散户并没有大规模的跟上,在生猪市场仍然是供不应求,这种关系从2019年持续到现在依然处于高价运转,明显和传统意义上的猪周期其实不太相符的(一年涨一年亏一年平)。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养殖大户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吧。

2、牧原的扩张

牧原股份始建于1992年,经过26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具有年可出栏生猪千万头、年可加工饲料近500万吨、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的能力,已形成了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公司采用大规模一体化养殖模式,完全实现自育自繁自养,建立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厂址选择、原料采购、饲料加工到生猪饲养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被河南省政府评为首批“河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他和温氏不同,温氏走的是“农户+公司”的模式,温氏的出栏量严重依赖于农户的养殖规模,而牧原由于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快速扩大养殖规模,集约化生产。牧原在资本市场的优秀表现也是从2018年年底才开始凸显出来的,股价从20元一路高涨至139.92元,超越温氏成为当之无愧的养猪老大,市值几乎是温氏的两倍,突破了2928亿,趁着这波猪瘟完美完成了逆袭。近5个月月均出栏量达到153.34万头,同时期温氏的8月出栏量只有71.97万头,不到牧原的一半。牧原股价一路攀升,而温氏却一路下跌,资本市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养猪行业路在何方

猪肉价格的一路上涨,为我国养殖行业改变生产模式、形成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绝妙的良机,每次危险来临之后总会有一些企业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牧原就是这样的优秀企业。小规模散点式的养殖方式、多环节的销售方式给政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监管困难,同时也使得疫病变得更容易扩散,且难以追踪。近几年我国小型养殖场普遍拆除,为集约化养殖提供了发展良机。应鼓励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兴建养殖示范区。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支持传统的养殖企业提高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引入、推广,提高全产业自动化水平,创新生产和消费理念。只有这样,我国的生猪企业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从容应对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