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也是文房四宝之一,为文明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纸在文化界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那么除了用来记载兵书战策或者传递消息消息之外,纸在武备中有没有一席之地呢?

答案是:有。纸甲,即纸制的铠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甲的身甲

传统概念中,铠甲铁甲、青铜甲,至不济的还有骨甲、木甲、竹甲以及藤甲,这遇水则烂,遇火则燃的轻飘飘的纸张也能制作铠甲?哎,确实能。

纸甲的记载,最早可见《南史·齐纪下·东昏侯》:

“及至近郊,乃聚兵为固守计,召王侯分置尚书都坐及殿省。尚书旧事,悉充纸铠。”

顾名思义,铠甲都是上阵杀敌的将士们用来防御对方攻击的,纸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功能呢?会不会是军政腐败而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呢?然而并不是,据《新唐书》记载:

“商表处山东宽乡,置备征军,凡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洞。”

强弓劲弩都射不穿,显然纸甲还是有一定的防御力的。纸甲,在宋朝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宋史》记载:

“康定元年四月,诏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给陕西防城弓手。”

一次性制造装备三万具纸甲,可见在当时,纸制甲胄已经是一种制式装备。如此大规模的装备,如果不是具备实际防御能力的话,恐怕这几万宋军将士是要拔刀子造反的。毕竟,事关身家性命的事情可来不得儿戏,当然进行中的大头巾们也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的。

纸甲的臂手

另据《真文忠公文集 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记载:

“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

可见在防御性能方面,纸甲具有跟铁甲一争高下的实力。考虑到水军战船有载重的限制,那么对于水军来说纸甲的优势显然更为明显。

另外,《熙宁编敕》中的一条记载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纸甲的性能,“若私造纸甲五领者绞”。若纸甲不是货真价实的真铠甲,为什么要禁止民间私造呢?而且还要处以绞刑这么严酷的刑罚。

即使到了火器开始流行的明朝,纸甲亦有应用。明《武备志》记载:

“甲为用命之本,当锋镝而立于不败之地者此也。若纸棉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须厚一寸,用棉密缉,可长至膝,太长则田泥不便,太短则不能蔽身。”

从记载看,纸绵混合甲,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御箭及早期火铳的射击,更具有轻便的优点。在《宣宗实录》中也记载过一种南方使用的纸甲,来自南军的游击将军对纸甲赞赏有甲,称纸甲防御火铳弹丸“甚好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明代杨国桢在《涌幢小品》中也记载了纸甲的制作方法:

“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单纯看这段描述,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的纸制铠甲,而且已经加装了铁钉之类的加强防御的小部件。但是此时也可以看出来传统铠甲——包括纸甲在内——面对火药武器已经非常吃力了:要浸水才能具备防御火铳的能力,但免不得要牺牲一大截的机动性了。另外,三寸的厚度,估计也只能用来防御胸前背后等较宽阔且少关节的部位了。

综上,纸甲是一种文化用品与军事武备的完美结合,是古人在战斗中择需打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甲具,并非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