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报道:在即将开通运营的郑太高铁线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儿时而远眺,时而低头,还不时掏出小本子记上几笔,他,就是太原高铁工务段榆社西检查工区班组长张哲。

“徐工,这块儿咱回测几个点吧,对线路的高程与方向再复核一次。”只见张哲熟练地操作着测量尺,对线路数据再次采集。精调期间,张哲和徐伟每天八时便会到达作业地点,对作业区段的几何尺寸反复检测,保证精调的精度。

精调工作是一项比绣花还要细的精细活,需要用精密仪器反复调整钢轨、道岔的几何尺寸,最终将精度调整在1毫米范围之内。1毫米,相当于半枚硬币的厚度。这样微小的误差,在常人眼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对于张哲来说是绝对不行的。

“精调的标准越高,旅客的乘车体验才能更加舒适。高铁在安全开通运营前,都必须经过精调这道特殊的技术工序。”徐伟告诉我们,张哲是一名95年青工,他虽上班时间不长,却将高铁线路设备精调得“服服帖帖”,他们班组里的老师傅都赞赏不已。“别看他年轻,他的心全扑在这两条钢轨上了。”

2018年,参与大西高铁原太段建设的张哲初次接触高铁线路精调作业。当他看到老师傅徐伟全神贯注地调整轨道几何尺寸的模样,就像微雕大师在精雕细琢一般,他便对线路精雕作业“心动”了。之后,徐伟身边多了一个“小跟班”,无论在哪里作业,他都跟上去“瞅瞅”。张哲很快脱颖而出,成了车间小有名气的精调能手。参加工作4年来,多次在单位举办的精调方案技能比武中获奖。

2019年,单位开始对在建张大客专进行全面介入和精调。张哲作为优秀青年骨干,加入了介入精调团队。面对新设备和新技术,张哲白天深入现场细致检查每一米钢轨、每一根轨枕,晚上查资料、记笔记,解决白天遇到的技术问题。

“有时一个地方有问题,前后连续七八处都需要调整,而且经常是这边调好了,那边又变动了,需要回过头再调整。”张哲回忆道,那段日子,经常会遇到“顽疾”,往往只有不到0.5mm的差距,却能让大家连续辛苦好几天。

在对阳高南站附近的一段线路进行精调时,线路几何尺寸非常不易保持,前一天调整后检查符合标准,但第二天检测车一过,数据就会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调整。”如此反复,张哲和工友们连续忙活了三四天,才让设备状态稳定下来。

为了不影响工期,他们行走10余公里,检查上万个扣件。“那时我刚和对象订婚,但一直没时间回家陪她。每天,我只能通过视频和她通话。即使这样,女友依然很支持我的工作。”张哲告诉我们,他只能将对女友的愧疚藏在心底,因为他现在参与的,并不是一份平凡的工作。

如今,作为精调“小能手”的张哲又在郑太客专开始了新的精调征程。为了确保线路优质开通,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高雅, 通讯员:杨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