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胜利者书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倘若失败,即使再大的冤屈和遗憾也任由胜利者摆布。

朱元璋第十七皇子,宁王朱权便是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权影视剧照

1398年之前,经过朱元璋长达三十年的统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力,百姓得以生息,实现了“洪武之治”,一时间,大明朝欣欣向荣、国泰民安。

军事上,南方全部统一,北方经过蓝玉“捕鱼儿海战”之后,元蒙势力已偃旗息鼓,为防止北元势力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朱元璋对边境加强了防范。不过,他不信任何臣下,将辽东至甘肃一带的领土划割成九块,分封自己的九个儿子前去镇守,形成了九王戍边的格局。

其中长子晋王戍守陕甘,四子燕王驻守北平,十七子宁王掌控辽东、会州一带,可以这样讲,东、西、北线九子联防,固若金汤。其中十七子宁王朱权,革车六千、甲兵八万,兵锋剑锐,首曲一指。

九王戍边形式图

1398年五月,朱元璋挂了。他的继任者不是他的儿子,而是皇太孙朱允炆。

为防止藩王继续坐大,影响他的皇权,上任之初朱允炆便听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着手全力削藩。短短三个月便拿下了湘王、齐王、代王,夺其三卫,或流放、或贬为庶人,其中代王一把火烧了宫殿,举家自焚而死。这等同于朱允炆在湖面上砸下一颗重石,掀起了涛天巨浪。

1399年,燕王朱棣在藩地北平揭竿而起,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靖难之役,试图从朱允炆手中夺下江山。

朱棣本来就心有不甘,朱允炆的削藩无异给他提供了“清君侧”的口实;同时面对咄咄逼人的朱允炆,又不得不说是一种自保一一一三个藩王被悉数消灭,惨烈境况历历在目,也许自己的前景和三个藩王没有两样,因为命运掌握在朝廷手里,生死全在朱允炆一念之间。是束手就擒,还是奋起抗争?朱棣终于选择了后者。

兵马来报,北平燕王反叛。实话说,朱棣此举正中朱允炆下怀,之前,谋臣就曾经向他建议过,削藩应首先从燕王开始,因为燕王朱棣最有野心、最有谋略、最有与朝廷抗衡的决心和实力。

于是一场长达四年,死伤惨烈的靖难之役便开始了。

朱棣自知兵力不济,与朝廷死磕无异于以卵击石一一一从他的长子朱高炽指挥的北平保卫战来看,燕王军队加城中百姓总共不足万人,和朝廷征讨的大军比起来,权当九牛一毛。北京保卫战虽然胜利了,但赢得那么侥幸,而此时,北平犹如孤城一座,朝廷五十万大军再一次如潮水般湧来。

朱棣谋划着,思考着另一条出路,他想到了塞上的宁王朱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权影视剧照

宁王朱权是谁呢?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皇子,九王戍边的其中一个,从1393年起,驻守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简单介绍一下。

大宁在辽东与宣府之间,朱权控制着这片广大区域。北方一线以大宁为中心、以宁王为旗帜,统辖着塞上九十多城;

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更是实力不菲。一般情况下,按明朝的兵车搭配,一千革车配备两万精兵,而宁王革车六千,可见兵力之雄厚;

不仅如此,宁王朱权手中还持有骁勇善战,锐不可挡的朵颜三卫。

什么是朵颜三卫呢?简单的说,朵颜三卫就是明朝招募的蒙古骑兵。

这些蒙古人,原来居住在辽东、庆州、贝尔湖一带,洪武中后期,蒙古军队被冯胜、傅友德、蓝玉等部队重创,无法重新聚集,大多流离失所,所以不得不受封于朝廷,朝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授封三卫首领以官职,隶属于宁王大宁都司。

说白了,国破家亡,朝廷为他们提供了聚居的栖身之地。而这帮蒙古人重新被朝廷收编,等同雇佣,蒙古人性格骠悍,作战勇猛,长此以往,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就被称为朵颜三卫。

宁王朱权,集革车、甲兵、朵颜三卫为一身,第一藩王乃实至名归,同时他也成了朱棣心中争取的目标。

朵颜三卫影视剧照

朱棣对朱权的兵锋垂涎已久,当年就曾感慨:“以前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军十分剽悍。如果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

朱允炆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1399年八月二十五日,朱允炆担忧宁王朱权与反叛的朱棣密谋,联手对抗朝廷,于是下旨将朱权召还京师,可朱权不听圣旨,身在大宁静等观望。因为他知道,一旦四哥朱棣被剿灭,下一个被铲除的很有可能就是他。

朱权抗旨不遵,朱允炆一怒之下,下诏削其三卫。这是一个政治信号,朱允炆把朱权拒于朝廷之外,推向另一个山头,同时为朱棣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时候,朝廷派来的江阴侯吴高率大军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燕军兵少将寡,但作战勇猛,逼得吴高兵退,仓促之间,朱棣抄小路从刘家口前去大宁,向宁王朱权求救去了。

到达大宁,宁王朱权邀请朱棣一人一马入城。接下来,朱棣又开始了他精采纷呈的表演。

他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解释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的兵,事已至此,不可回头,求他代自己起草一份奏章向朝廷谢罪。为此朱权深表同情,示意理解,但对起兵靖难的事不置可否,毕竟血肉兄弟他断然不会把朱棣推向火坑。

朱权于是留下了朱棣,对他以诚相待,没有半分防范之心。

可朱棣呢?他捕捉到了朱权的游离,判断出可为己所用,他动手了。

趁在大宁城盘恒的同时,他的兵马渐渐入城,慢慢渗透,手下用重金贿赂了三卫部长和各守军,而精锐部队则埋伏在城郊,以逸待劳,等一切安排妥当后,于是前往与朱权告别。

朱权一定要把四哥送到郊外,为他践行,可还没来得及告别,埋伏下的燕军精锐便一拥而上,将朱权团团围住,受重金贿赂的军队立马奔赴过来,纷纷易帜向朱棣投诚,唯有守将朱鉴力战而死,朱权见部下反叛,知道大势己去,无可挽回。偏偏朱棣又接了王府的妃妾世子到了松亭关,朱权受尽胁迫,被逼无奈只好答应投入燕军。

进入燕军后,文武双全的朱权常为他们书拟檄文,给朱棣出谋划策,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借兵开始,朱棣一直觉得理亏,他深知没有朱权就没有燕军的出头之日,于是向朱权许诺,待得天下后,兄弟俩平分江山。

朱棣影视剧照

可他兑现了吗?

1402年,朱棣大军攻入南京,取代朱允炆,做了皇帝,是为明成祖。这时,他早已将与朱权平分天下的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朱权也深谙他的卑鄙,断然不提平分江山的事,但他以为分封一块好地应该是可以的。

他向朱棣要求,希望告别北方的苦寒之地,想去南方的苏州,可朱棣却说:“苏州属于畿内”。朱权无奈,随后又要求去钱塘,朱棣又说:“父皇已将它赐给五弟”。之后反倒摆出一个大格局,对朱权说,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你随便挑吧!

朱权无语,差点气得口吐白沫。还有选择吗?最后朱棣封他于南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建筑规模与原来无异,不得超越。

这就是朱棣。

朱权为此懊恼不已,终日韬光养晦,郁郁寡欢,建书斋一间,行琴棋书画之路。这样一来,却成就了一个文艺青年。朱权整日与文学之士互相往来 ,寄托着自己远大的理想,自号臞仙,丹丘先生。

著有《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等著作,在道学、音乐、茶道领域颇有造诣,文风洒脱,风雅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