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有个阜城县,阜城有个村子叫谷庄,一代宗师荀慧生就出生在这里。

有人说,荀慧生称自己河北省是东光人;在京剧泰斗传记丛书《荀慧生传》中,称他是河北省东光县八里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阜城,还是东光?是谷庄,还是八里庄?
谷庄是一个仅有七百多人的小村庄,按照当地人的口音,称谷庄为"桂(音)"庄,荀姓在村里是大姓。
据介绍,老辈时有三个荀姓兄弟搬迁到此,因此村里的荀姓共分三支,荀家曾有三个祖坟,不过在后来的平坟运动中不见了踪影。至于祖先究竟是从哪搬来的,荀家人也都不太清楚,他们依稀记得老辈人说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史料记载,明代最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始于洪洞,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间,在洪洞大槐树下进行了十八次大规模移民,洪洞人的足迹由此遍布天下。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由潭志湘所著的《荀慧生传》中写道:"荀氏祖居河南洛阳西门炮街坊……到父亲荀凤鸣这一辈人,家世完全衰败下来……荀姓宗亲举足迁居,在河北落户……八里庄住的人大都姓荀,或与荀姓沾亲带故,其实八里庄已经成了'荀家庄'。"
荀氏祖籍有待考证,但在荀慧生父亲这一辈才搬迁至此不太可信。
为什么会有八里庄一说呢?据村里人讲,大家都没有听说阜城境内有八里庄这个村子,不过距谷庄七八里地的泊头市交河镇有个八里庄,那里是荀慧生的姥姥家。
那么东光县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东光政府网网页上的名人古迹栏目中可以看到,对荀慧生的介绍中称他是"东光县谷庄人"。 据1998年8月出版的《阜城县志》人物部分记载:"荀慧生……谷庄人。"用一句简单的话解释原因就是:阜城与东光相邻,历史上谷庄曾经归东光县管辖,后来才划归阜城。

据谷庄老支书荀凤清回忆,1985年秋季,荀慧生的弟子宋长荣带领京剧团来阜城县义演长达十二天。荀慧生的夫人张伟君此前曾帮助联系过有关演出事宜,一开始计划在谷庄村演,后来改在阜城县礼堂,村民们都被邀请去看戏。荀凤清还清楚记得,当时他到县里给从北京来的客人们送去了600斤长果(花生)、50斤香油。

当时,会同此次义演前来的还有荀慧生的两个儿子令香和令文,他们在县、乡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谷庄村。一下汽车,经人介绍后,兄弟二人便抱拳作揖称前来迎接的荀凤清是爷爷辈儿的人。令香和令文还到荀慧生出生的老房子捧了一捧土,到瘗地看过祖坟,并与大家商议有关修坟事宜。
村民荀福起与荀慧生同是"福"字辈人,1987年张伟君逝世时,他作为村里的代表和县里的干部一同去北京参加了追悼会。他清楚记得,当时荀慧生的女儿令莱给了他二十元钱作为回乡的路费。后来,荀慧生的儿子令香还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到计划把父亲的骨灰葬在家乡,文化部的一名官员指示可以拨款三万元。福起没有给令香回信,那封来信也已找不到了。
如果说600斤花生与50斤香油体现了家乡人民的情谊,那么荀慧生的儿子们到家乡捧土与那20元钱、一封来信都说明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希望父亲落叶归根的愿望。荀慧生的骨灰没有回到家乡,应该是个深深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荀慧生既非梨园世家,又无权贵支撑,他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的穷孩子六岁被卖到戏班学唱梆子,在二十七岁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独领风骚几十年的艺术大师!
荀慧生,字留香,他书房斋名取名为“小留香馆”,他自号“小留香馆主”,20世纪40年代初,他将自组的班社庆生社进行改组,新取名为“留香社”,他为角色创造的发型叫做“留香髻”,他设计创意的服装叫做“留香装”,他在抗战期间经营了一家饭店,名为“留香大饭店”,他的儿子成年之后,被人称作“小留香”。荀派新戏,大多诞生于“小留香馆”。

大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荀慧生出资在北京开了一家"留香饭店",只要是家乡的人去北京,提到与荀慧生是同村人,吃住都不要钱。

安放在河北省阜城县荀慧生公园内的荀慧生大师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