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出自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之口,这简单的几个字,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国家积贫积弱,列强肆意妄为,百姓颠沛流离,在所有有志之士的心中,一直都燃烧着一团熊熊怒火,这其中有对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有对帝国主义恃强凌弱的愤怒,也有对每天处在浑浑噩噩当中,毫无斗志的中国人的愤怒。曾经想要成为医者为国人疗伤治病的鲁迅先生,也看到了中国人身上的那种自暴自弃,为了激起人民的斗志,他决定弃医从文,医治人民精神上的疾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鲁迅的作品,人们仍能感受到半个多世纪以前,这个用笔杆做着革命事业的伟人的良苦用心,他的文字透露出来的,不是那些酸腐文者的愤世嫉俗,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悯。当时的人们不理解他的文字,是因为没有人清楚地看到,那破败不堪的社会早已病入膏肓;现在的人不理解他的文字,是因为时代改变了,旧中国早已成为了历史,生长在温室里的当代年轻人,远离了苦难。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永远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那里面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现在,人们不难发现,鲁迅的作品在一点点地从课本中消失,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文章,逐渐销声匿迹。而人们给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总结一点就是,文章晦涩难懂,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那么,这一理由足够充分吗?鲁迅的文章确实让人读起来十分难懂,是很多人曾经挥之不去的噩梦,但是他的作品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丑陋的一面,鲁迅对于社会的抨击,对于一些人物的描写,都是一种深入骨血的刻画,当人们读懂的时候,会发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的懦弱和阴暗。鲁迅的作品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勿忘曾经的苦难,是完全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在发展着,人也要向前看,这是必然的,但人们在不断前进的时候,不能随便地去定义一个作品的好坏。确实,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遥远的,那些作品中描述的,也多是抨击社会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符合当前所提倡的社会价值观的。但文化继承的要义就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在很多人的眼中,鲁迅的作品是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它里面反映的社会现实,对于今天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或许,鲁迅从未想到过,自己的作品会被人理解,会让人深思反省,在他执起笔杆的时候,就已经敲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他影响的不只是属于他的那个时代,还有以后的更为漫长的时间。无论最后他的作品是否会在课本上销声匿迹,人们都应该去仔细研读一番,他的作品里对于社会现实的描述,对于人性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