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的情绪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来袭,当我们远离家人举目无亲的时候,当我们生意失败,迷茫无助的时候,当我们朋友尽散,独立窗前的时候,心灵的空虚和寂寞就像一只孤独的怪兽,撕咬着我们的灵魂,瓦解着我们的意志。

周国平说:“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这句话无疑说明了很多时候,不被理解会造成孤独者与外界的疏离与隔膜。他们因为对外界的恐惧,而把自己隔绝起来,在自己面前竖起一道高墙,把这当成保护自己的方式。

英国作家兼编辑理查德罗珀在读了一篇关于一个处理孤独终老者后事的特殊职业的文章后,被这些孤独终老者的死后现状所震撼,于是他便以“孤独终老”为主题写了一部小说《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令他没想到是这部处女作使他一举成名,受到读者的喜爱。小说完稿后一年内就被翻译成19种语言,在20多国出版,获得了世界知名媒体和众多畅销书作家的青睐。

这部小说之所以深入人心,不是缘于它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是这种孤独的情绪随处可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然而面对这无法逃避的孤独,我们如何在有生之年与世界联结,与人沟通,建立关系,成了我们渴望解决的问题。

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一书中告诉我们,爱意味着融合,我们只有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才能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才能走出孤独,得到爱和自由。

下面我们就从孤独的根源、为什么越来越孤独、怎样走出孤独三个方面来对照小说主人公安德鲁的心理历程来抽丝剥茧地剖析孤独。只有明白了孤独的根源,理解了孤独的真相,我们才能彻底地告别孤独,体会爱的真谛,获得生命的自由和情感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孤独源于心中那堵自恋的墙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我们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座足够坚固的墙,是否我们就可以抵抗一切打击?对于这个问题,武志红老师认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堵墙,然而这堵墙不可能坚固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却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使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

在《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安德鲁就是这样一个把自己隔绝在墙内的孤独者。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姐姐萨莉把安德鲁当成排遣痛苦的出气筒,打骂他成了家常便饭。而他的妈妈沉浸在自己悲伤里不能自拔,对安德鲁姐弟两个的事不闻不问,自然也不会给安德鲁多少母爱。

安德鲁的童年弥漫着恐惧和孤独,外界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安全感。直到他上了大学之后认识了女友戴安娜,才体验了爱和被爱的美好,享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幸福。然而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戴安娜不幸在出去买东西时被坠石砸中,离开了安德鲁。

从此以后安德鲁再也没有任何安全感,他害怕被嘲笑、被鄙视、被抛弃、被伤害,于是他为自己建起了一堵高墙,把自己隐匿其内。他不与任何人有敞开心扉的交流和互动,只活在臆想的世界里。在那个臆想的世界里有戴安娜,有他和戴安娜的孩子,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安德鲁自己构筑起来的墙内,他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成了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武志红老师说,构筑高墙的孤独者在这面墙内是自恋的。他们洋洋自得,自以为是正确的。他们或许有时看起来很痛苦,但是他们也是在一边痛苦一边自大。他们在本能上抵触一切改变,害怕拆掉这堵自恋之墙。

的确,在这个舒适圈内,安德鲁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认为这是他在保护着自己。他虽然渴望亲密关系,却不敢对人敞开心扉,于是便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这使他更难与他人建立起稳定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其实,安德鲁的这些行为是因为他对外界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则源于他童年时的经历。姐姐对他的伤害,母亲对他的无视,都让他认为“别人都是害他的”,没有人可以保护他,所以他对外界充满了恐惧,无法去相信任何人。只好一个人躲在自己构筑的那面墙内,孤独地自怜自慰,眼睁睁地看着岁月流逝,年华老去,任凭独孤终老的恐惧情绪攫住了自己。

然而,这种自我封闭使他看不到别人的存在,根本无法走出孤独,与他人建立真爱关系。只有走出高墙,才可以看到更大的力量,自己也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解脱。

02

“心动妄念”,看不到事实的真相,越来越孤独

一个人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存在呢?因为他与别人在一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他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他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针对这种现象武志红老师给出的方法是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的八个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如果你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那么此时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而我们自己却毫无察觉,而这些没有被察觉的“妄动”就是潜意识。

当我们被潜意识控制的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自己以为的自己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其实是是我们没有察觉到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德鲁就是如此,他与同事们在一起时,总觉得大家会对他的生活另眼相看,所以他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用谎言包装了自己,根本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上司卡梅伦的善解人意,平易近人,被安德鲁理解为别有用心。所以卡梅伦为了让同事们增进了解,使彼此关系更融洽的聚餐行为让安德鲁特别排斥,他觉得卡梅伦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在聚餐的过程中考察谁最应该被裁员。

于是同事们的聚餐热情总是被安德鲁否定,反对。当反对无效时,他只能在聚餐时小心翼翼,不多说话,不做越格的事,自己做个溜边的黄花鱼。安德鲁在潜意识里认定同事们和他一起聚餐很可能就会抓住他的把柄,嘲笑他,攻击他,甚至被卡梅伦辞掉而失去工作。

于是他表面上安静沉稳,心却如同进入一百度高温的油锅里一样,上下翻腾,察言观色,左右权衡,根本就看不到同事们的善意,感受不到一点点的快乐。恐惧、防范一直弥散在安德鲁的内心深处,让他时刻都处于不安之中。为了对抗这种恐惧,他拼命地思考,没有一刻停歇下来。如果停歇下来,恐惧就会将他吞噬。

他的心在这面恐惧的墙内,不停地思考,“妄念”频生,根本看不到事实的真相,更无法得知他内心的恐惧到底是怎么来的,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所以他深陷在痛苦和恐惧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03

“此心不动”,留有空隙,才能走出孤独,获得真爱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假若安德鲁能明白他恐惧的究竟是什么,那他心灵上的光就被点亮了,他就会得救。怎样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是,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地流动。当念头停歇时,真相自然会映现。

对于安德鲁来说,新同事佩姬的到来和对他的理解与关爱让他做到了这一点。安德鲁在佩姬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开始正视自己。他回顾了自己的童年遭遇,爱人的离去,以及姐夫的勒索和自己编织的谎言。当这一切都清晰的映现出来后,安德鲁心中释然了。

他之所以那么害怕别人知道他的一切,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都是因为他的心一直“妄动”在受迫害的想象中。姐姐对自己的打骂,母亲对自己的冷漠,使他希望得到爱和关注。但是爱他的黛安娜又残忍地离去了。于是他在内心里产生一种抗拒,认为根本没有人会理解自己,会爱自己。他把渴望被理解和关爱的需求拼命地压抑到潜意识里,最终变成他失控的被迫害妄想的源头。

美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说,我们绝大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地去实现它。但是如果我们察觉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它对抗,那么我们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就可以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小我”。“我会怎样怎样”都是“小我”。人们很容易执着于“小我”,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在这堵无形的墙内,这个“小我”以自己为荣,过着自以为是的生活,成为与其他人,与其他存在乃至世间万物建立真实联系的障碍。那么渴望走出孤独,渴望与别人相爱就成为了奢望。

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要有空隙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当你放下了你的“小我”,你就看到了别人和其它事物的存在。对于安德鲁来说,当他敞开了自己的内心,放下了一切防范和恐惧,把一切都开诚布公地告知了同事,他不但收获了同事们的理解、帮助,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此心不动”,放下“妄念”,“小我”便无处遁形。这是王阳明在军事上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摆脱孤独的方法。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知道首先我们在以往的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了恐惧的根源,使我们害怕外界对我们的再次伤害。所以我们建了一堵墙把自己封闭起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结。

然后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心里的念头不断,总是处于一种防范、猜疑和恐惧之中,心根本就没停止过思考。心中的“妄念” 不断,无法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看不到事情的本相,无法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些“妄念”其实都源于那个内心中的“小我”,因为执着于“我会怎样这样”,而建了一堵高墙,阻断了内心的“真我”与外界的联系。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停止一切防范、害怕和猜疑,敞开自己面对外界,我们才能把自己融入外界,看到世界的本相,发现爱,释放爱,获得良性的互动,从而彻底地摆脱孤独。

其实每一个孤独的人都不是缺少挚爱,而是拒绝陪伴。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如果放下这些想法,我们就能走出自己设置的高墙,找到与外界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