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内陆,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历史上大部处于黄河以南而得名,不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早中期的绝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中原”“中州”之称,现在也是我国的经济、农业及人口大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历史悠久,先秦时就古国林立,城邑众多,秦代广设郡县,今河南境内就有三川、南阳、颍川、河内、东郡、陈郡等郡,随着历史的发展,县越来越小,而在建国初期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县,河南省就有一部分古县自此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其中有著名的陈留县、洧川县等,阌乡县这一有着两千多年建制史的古县也为其一。

阌乡县为河南省旧县,其地处河南最西端,东依函谷关,西靠潼关,南近秦岭,北临黄河,自古为连系中原与关中的战略要地,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阌乡县建制始自西汉初,历史上先后有胡县、湖县、湖城、阌乡等县名,1954年撤销建制并入灵宝县,后随着三门峡水库的兴建,原阌乡老县城已经淹没于水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阌读[wén],是阌乡地名的专用字。阌乡作为政区名始自南北朝时期,但其建制可追溯到西汉初期。阌乡旧称胡,西汉初置胡县,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改胡县为湖县,属内史(后为京兆尹)。东汉时,湖县属弘农郡,南北朝北魏时改称湖城县,北周时置阌乡郡,以阌乡县为郡治,阌乡郡隋初即废,到隋开皇十六年并湖城县入阌乡县且移阌乡县治于原湖城县城,阌乡此时为陕州所辖。

隋大业年间,阌乡县属河南郡,隋末复设湖城县。唐初改凤林郡(弘农郡改称)为鼎州并移治阌乡,但不久鼎州即废,阌乡、湖城两县均隶属于虢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阌乡县改隶陕州,金袭宋制,到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湖城又并入阌乡,自此湖城不再复设。

元朝时,阌乡仍属陕州,明朝时陕州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所辖散州,阌乡仍为陕州所辖,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陕州升为直隶州,阌乡属之。民国初废州为县,陕州改为陕县,阌乡县为豫西道辖,国民政府建立后废道,阌乡曾直属河南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时,阌乡县为河南省陕州专区所辖(驻陕县),1952年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阌乡改隶洛阳专区。1954年,阌乡县撤销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灵宝县,到1956年其老县城由于三门峡大坝的兴建而没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