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和珅是乾隆年间著名的权臣,在乾隆当政期间,他备受重用权势滔天,但是在嘉庆皇帝登基之后,无数官员却向皇帝上奏,弹劾和珅,其言辞之犀利尖锐,《清史稿》中有记载:“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甚至将和珅与曹操、王莽等人相类比。然而,历史上的和珅真是这般的奸雄形象吗?

这里首先要为和珅的长相正名一下,主要电视剧《铜齿铁牙纪晓岚》中,由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太过深入人心,一提起和珅,所有人脑海里浮起的都是王刚老师的扮相。但实际上和珅应该长得不错,在和珅18岁的时候,直隶总督冯英廉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和珅,而冯英廉对和珅的评价是:此人性格机敏,善于察言观色,相貌白净英秀,日后必然大有作为。虽然不排除冯英廉可能对和珅另眼相看,赞美难免有夸张成分,但是估计也不会差多少。而且和珅的才华毋庸置疑,虽然他用心钻营在文学上,多半是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但他确实并非不学无术之人,而且他还精通满、汉、蒙、藏文,不然乾隆也不会如此重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和珅剧照

01

和珅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他的童年由于没有父母庇护,他和弟弟和琳差点被赶出家门。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在和珅求学的时候,他非常认真,靠自己读上了当时的官学。当时在咸安宫官学当老师的吴省钦、吴省兰,都对和珅的毅力、城府印象十分深刻。

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惜并未上榜。但他有一个当总督的岳父大人,所以依然被挑选为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23岁的和珅终于能在乾隆面前以文才露脸,得到提拔。先是成为了乾隆仪仗队的侍卫,随后进一步成为管库大臣。由于和珅在管理部库的工作中表现出色便得到了乾隆进一步的提拔,此后和珅便平步青云,由于他工于心计,善于逢迎,所以节节高升也是顺水成舟的事,很快和珅便在政治斗争中占了上风,手握大权,成为了满清朝廷权力中心的支柱。

▲和珅画像

02

和珅一朝大权在握,便开始大肆敛财,铲除异己,但是他对乾隆却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乾隆皇帝也对和珅信任有加,对他的亲近程度甚至超过了嘉庆。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皇帝为了不食言便宣布退位,让十五子永琰登基。

然而此时已经85岁的乾隆皇帝并不愿放开手中权力,他甚至依然住在养心殿把持朝政。在上朝时,他会和嘉庆一起上朝。乾隆命令和珅站在一旁,此时的朝堂上坐着两位皇帝一位大臣。因为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太过年老,大家都认为和珅就是借着乾隆的余威,在掌控整个朝政,甚至辖制新帝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庆皇帝画像

这也是为什么嘉庆皇帝一旦掌握实权后,便立即处置和珅的原因,在这样长时间的压迫下,任何一位皇子都难以容忍。和珅是一个巨贪,《清史稿》中记载他家:“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而这还只是和珅财产的一部分!其实乾隆皇帝肯定也心知肚明,只是由于对和珅的宠爱加上各种政治原因,在乾隆当政时并未加以追究。和珅称得上“满清第一巨贪”,然而,碰上这三种情况他却绝不沾手半分。专家对此表示,此人精明之处尽显于此。

03

首先朝廷用于举办科举的钱,和珅不会去贪污。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历朝历代的皇帝对科举贪污作弊等事件都绝不容忍,严厉查办。乾隆虽然晚期好大喜功,但总的来说他并不是一位昏君,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乾隆同样不会有所放松放松,和珅在乾隆身边多年,深知这位皇帝的底线。他不贪科举的钱倒不是说一心维护朝廷,而是不愿去得罪自己最大的靠山。

▲清代科举场景复原

其次朝廷用于赈灾的钱和珅不贪。和珅在官场混迹多年,担任过户部尚书,曾经处理过多次赈灾事宜。在他看来,大灾荒不但会造成大批量的灾民,如果处理不得当的话,会有无数百姓丧命,更可能激起民变。和珅只是贪官,并不想谋朝篡位。一旦政治上发生巨大动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之所以和珅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第三个不贪便是和珅为官最高明的一点:如果是自己办不成的事儿,不贪。和珅在朝廷中身居高位,有大把的人捧着银子上门求他办事,和珅虽然贪婪,但并不会来者不拒。他知道哪些事自己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如果是办不成的事,他便不会收下贿赂。

▲和珅剧照

结语

虽然如此,和珅在被嘉庆抄家后所抄出来的巨额家产,依然令人瞠目结舌。有人曾经说,和珅便是乾隆留给嘉庆的宝藏,抄了和珅的家,嘉庆皇帝的国库就富裕起来了,但是想来嘉庆皇帝怕是早就对这个“宝藏”恨得咬牙切齿了,如果不是怕事情闹大了不好收拾,恐怕和珅死得更惨。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和珅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