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在宋人的笔下一直都是不可多得的意象,有“忍顾鹊桥归路”的不舍,“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奇,还有“烟柳画桥”的繁盛。从中并不难看出,只要有桥梁的存在,周边似乎就有城市的影子。这也正反映出宋代的桥梁对城市建设的突出作用。根据《宋会要》载:

“密州旧在城及安邱、高密、莒县、浃沧、板桥六务,岁二万九千一百九十六贯。熙宁十年……板桥镇:三千九百一十二贯七十文。”

由此可见,宋代朝廷的大部分的城市似乎和桥梁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宋代所征得的城市商税等税款,大都来源于建立在桥梁附近的城市。所以,宋代城市的兴盛与桥梁的修建二者之间形成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宋代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上南方水利运输的发展,桥梁应运而生,城市职能从“军镇”转为经济主导,极大带动地区间经济往来

其实说起宋代的经济发展形势,对“经济重心南移”这六个字再熟悉不过。因为宋廷在北方的战场不敌外界、战乱频发,为了保证自身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商人们自发 的迁往相对稳定的南方从事经贸活动。与此同时,江南之地自古就以“水乡”闻名,所以想要发展经济,促进地方之间的贸易往来,首当其冲就是要解决“水”的困扰。

因此,桥梁应运而生。在宋代以前的汉唐,人们就有着修建桥梁的相关记载,但是真正将桥梁的建设融入到建设中的,还要数宋人的良苦用心更为显著。

宋代桥梁的建设者们看重的无疑是当地的地理位置,他们既要在水路不通的地方建立桥梁,同时还需要从城市的选址上加以考量,如:驿站、乡镇的数量。如果一个桥梁能够牵连起两个及其以上城市的话,才是合格的桥梁。

“灞桥镇在(万年)县东二十里,滋水驿疑在此。”——《长安志》

灞桥镇正是因灞桥的存在而建立的城市,当时的灞桥是长安的交通要地,从此地向东西出发分别可以到达崤关和潼关。所以灞桥镇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地区的稳定,除此之外城市依存的根基还是经济,失去经济的支撑,纵然有天堑的庇佑都无法泰然处之。

而在开封府边的陈桥镇就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把镇字拿掉,或许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史实。北宋将陈桥视为性命一般,因为契丹人在北迁的时候都会经过此地。为了防止契丹人的突袭,宋人规定了“至陈桥,止民家”的要求,因此驻扎在这里的军事力量也是常人意想不到的。

也正是宋代的桥梁建设,大都占据了战略要害和交通要道的突出地位,所以宋代朝廷对桥梁的重视程度是远远超过前人的。所以,宋代的桥镇在政治、军事乃至交通功能都具备之后,其重点开始向经济转移。

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大大适应了南方水利运输的天然优势条件,所以经济中心的南移成为了宋代不可逆的形势。而依据桥梁建起的乡镇,在这时候也产生了“市”。北宋时期,中央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要求乡镇的经济发展也必须向城市靠拢。而太祖或许觊觎地方的军事实力对中央造成威胁,所以将“军镇”的发展重点转变成以经济优先。

昔日的陈桥兵变也成为“投鞭日午陈桥市”的繁盛景象。

二、依靠桥梁地理优势建立的城市,随着经济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地方在税务收缴方面增加了“过桥费”,“场务”的出现让桥梁与城市商税的联系日渐密切

无论是先前提到的灞桥镇、陈桥镇,还是之后的柯桥镇、渭桥镇,他们已经都不再是简单的因为桥梁的交通作用,而繁荣的乡镇聚落。与此相反的是,他们已然具备一个城市发展的所有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有着桥梁的交通优势,大大节约了地区间经济贸易的运输成本;其二,乡镇人口的集中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人口红利,潜藏的消费市场巨大;其三,宋代朝廷对因桥而建的驿站、乡镇高度重视,有着更加明确的政策偏向。以上种种对宋代桥镇转变为“城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简而言之:桥梁对城市的建设不容小觑。

的确,桥梁对城市来说尤为重要,但在城市建设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桥梁的建设需要城市的财政支持。毕竟修建桥梁的开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贸然的在规划城市建设的时候建桥梁可能会让自身的经济入不敷出,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所以,宋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想到通过“征税”形式来回收修建桥梁的建造成本。不得不说,宋人在发展城市经济方面真的是别出心裁。因为桥梁的建设能够促进城市间的经济交流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所以就想通过征收商税的方式增加城市的财政。

宋人由于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早已有了对商税的划分:住税和过税。住税是规定按照交易双方的金额,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税款,近似于现在所说的贸易关税。而过税,顾名思义就是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也要缴纳相应的税费,也就是过路费。所以,运用到桥梁的征税方面就形成了“过桥费”。

而在宋代还专门设置“场务”,以此来管理桥梁和城市的商税缴纳。场务是官方设置的收缴商税的城市职能部门,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在桥上利用栏杆锁住陆上的桥梁,过往船只必须交税才能通过;另一种就是在船上对走水运的商队征收相应的税款。

根据《宋史》的记载,当时汴梁城商税的征收环境是这样的:“京城汴河诸桥,差人防护,如闻留商旅舟船,官司不为禁止,自今犯者坐之。”因为需要缴纳一定的“过桥费”,所以当时为了逃避交税,众多商人以身试法,借助载客的船运输货物。

皇祐三年,当朝皇帝下令“沿汴河商税,务毋苛留公私舟船”。由此可见,宋代朝廷对征收商税的重视程度。

后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渐频繁,朝廷改变了征收商税的规范。熙宁五年,便有了“商贾之赋归都商税务,船栰之征则归汴、蔡河锁”,意思是水路和陆路各自分离。所以说,宋代的桥梁和城市的商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三、宋代因桥梁而征收的“桥税”,对刺激城市经济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衍生出的地方“桥务”,既减轻了桥梁的维修成本,也优化了城市的管理经验

总而言之,宋代特立独行征收的“桥税”,使得之前依附在军镇基础之上的城市管理,有了更加独立的自主权。正如《宋会要》所载:“凡商贾之赋,小贾即门征之;大贾则输于务货。”为何说宋代征收的“桥税”,反而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呢?

其实说起征收商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一方式无疑会加大商品的运输成本,而忽视了它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宋代对“过桥费”这类的“过税”有着更加细致的划分,即通过水运运输货物,只需要缴纳少量的税费,而如果从桥上经过的话,所缴纳的就会相对多一些。因为其中要涉及桥梁的损坏和维修的成本,而在多水乡的江南来说,水运明显更具有优势。

商人们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会将运输的成本压缩,所以在无形中会偏向于水运的方式。因此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由于水运的发展而日益密切。

除此之外,桥梁所占据的水路优势造成了原先乡镇人口的聚集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宋代城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自然就是以桥梁为中心的核心地带,交通运输优势和经济贸易活动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构建起城市繁荣的“经济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宋人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或多或少的发现桥梁的身影。因为大多的乡镇的命名都是从桥梁的名称演化而来的,就如同之前提到的陈桥镇、灞桥镇一类。因为桥梁对城市的经济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才衍生出了与之相配套的“场务”等官方行政部门。

所以,宋人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尤为重视桥梁的作用。收取的“桥税”能够充实地方的财政,从而反作用于城市的建设和桥梁的维护。而专设的“桥务”制度,既减少了城市对桥梁的管理成本,同时还丰富了征收商税的形式,成为宋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效仿的典型。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会要》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