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区河流纵横,流域广阔,具有天然的河流优势,但是这也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困扰。清朝时造船技术提高,而且当时的慈善氛围浓厚,因此在江西地区开设了义渡,与义渡搭配的是救生船,又因为救生船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那时的救生船都被涂成红色,所以也被称为救生红船。这样的义渡在清代时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了运营和管理的具体模式,江西义渡和救生红船也是清代水上慈善事业的重要代表。

一、水上慈善交通运行——江西义渡的概况

江西义渡兴起的最主要原因便是清代江西的水文地理情况,虽然河流众多带来了许多天然优势,但是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因为人们为了渡河,就会兴修桥梁或者渡口。

"凡水道所经之地,有不便建桥者,乃设渡以济之"。

一般情况下,桥梁渡口都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但是有一些地方水流湍急、地形起伏大,渡河出行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安全威胁,而且也确实常发生淹溺之事,因此在这些地区,往往就会有义渡的情况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江西十三府一州政区图

当时的清代造船技术相较于前代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为义渡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而且那时的慈善氛围浓厚,有不少的官员创办慈善组织,民办慈善也此起彼伏,所以江西义渡这样的慈善事业在当时受到了大力支持,并且也收到了政府和民间的援助。

清代时江西义渡的数据和规模都非常大,在整个朝代的发展中,义渡渡口修建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义渡的创建人员也多种多样,有官员修建,也有民间自修,还有官倡民修,但不论是哪种修建主体,都有很多人员参与进去,并且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

义渡的修建规模如此庞大,就决定了这是一项费时费力费财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维护运营,而且它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日常开销,还需要有一套机制便于管理。当时的义渡义经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拨款援助,另一种是民间的聚集募捐,但前者情况并不常见,大多数时候都是后者情况出现,而且募捐的方式更加多样,政府倾向于起引导和监督作用。当时民间还出现了许多渡会,创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行善,所以义渡的经费还算宽裕。

清代渡口码头

有了经费以后,就会开始筹划义渡的修建,这个过程十分繁杂,而且有很多方面需要去着手,因为事务繁多,所以就要选出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人和确立管理制度,这些管理者一般都是社会地位较高的,有社会声望的人,也就是乡绅阶层

在义渡的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渡产的管理,这是维持义渡运营的根本保障,所以至关重要,而且如果渡产有所损失,管理者都需要负责,"倘有侵蚀,值管者认赔",或者是"卖业败会者,送官惩治"。这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各界的参与者对义渡的重视。

二、水上慈善交通运行的安全后援——救生红船的概况

义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而义渡路过的水域一般都是水流湍急的地区,很容易发生淹溺的事件,往往在有人遇到危险时,义渡船只却束手无策,于是这时便需要有专门的水上救生船来援救,因为这一类船只往往都会涂成红色,所以被叫作救生红船或者红船。

"红船,长江有之,用以救生,故亦曰救生船。遇有客舟之阨于风潮者,则拯之,迁其人物于红船中。"

设置救生红船是水上运行用于保障安全的现实需要,同时当时的人们也相信"善有善报",于是救援行为也被人们视为以此积取功德的希望的寄托。救生红船的最初出现时间已经难以查明,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一直发展下来到了清代,此时的救生红船也已经做了许多改良,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建立起了完备的水上救生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渡口西津渡

纵观清朝整个朝代,救生红船不论是从数量规模上,还是其管理制度,都有了空前巨大的发展,但是从史料上分析红船的情况,却发现了救生红船的分布很不均匀,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湖北为主要地区,其次就是四川,在江西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内北部。和义渡的分布规模相比,救生红船的分布并不普遍,但这也可能与红船的职能有关,既然其职能是救援,所以分布的大多数地区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这也是造成其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救生红船的经费来源和义渡几乎是相似的,都是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政府拨款,一个是民间的筹集募捐,但红船与义渡经费来源的不同就在于,红船这两种来源方式占比大的一方是政府的拨款,这也体现了当时政府对于水上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对于慈善的积极态度。

救生红船在当时也有具体的管理模式,其创办主体主要有三种,与义渡类似,即官办、民办、官督民办。每种不同的类型,管理的方式也不同,官办的由地方官吏管辖。

救生红船组织救生会

一般来说,官办的救生红船都分布在地势险要,水流湍急之处,但也并非所有地区都能覆盖,此时民办红船就会进行补充,弥补了官办的不足之处,这样的相辅相成,也使清代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救生红船体系。

救生红船与很多要素相联系,在整个水上慈善事业中有很大的作用,救生船除了负责水上救援这个主要职能以外,还会负责打捞和收埋,打捞就是打捞水里的浮尸以及货物垃圾,收埋就是把这些浮尸装好后进行掩埋,而且有些时候救生红船也会给漕船护航,有时还能载客,虽然救生红船也有良好的成效,但它也显现出了一些弊端。

在整个救生红船的设置中,存在着严重虚设的问题,而且还会有假意落水来骗取赏钱的情况出现,因为当时有些地区对于救援行为以后是有奖励措施的。

清代码头与救生红船

江西义渡和救生红船所体现出来的都是清朝时对水上慈善事业的重视,也说明了当时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它们的出现也对地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水上慈善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地方公益事业

义渡为人们提供了免费的船只方便水上出行,而红船则负责水上出行的安全保障,这两者的职能相互补充,形成了水上慈善事业的主体。水上慈善是地方公益事业,参与的人员数量多、阶层也很广泛,尽管他们参与的动机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也说明了只要符合大众的利益,就不会有人阻挠其发展。但是水上慈善事业也不是一直都受人们的追捧,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有冲突和矛盾,总之其与社会关系很复杂。水上慈善事业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和地方民众的关系

"九江为水陆之要衢,南北之孔道,往来各客络绎如梭,向无义渡局。"

由于当时的渡夫贪婪,为了钱财而多载客,也就多发沉船事件,并且当时渡夫还经常敲诈来往的旅客,导致居民们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于是后来就有人倡议开设义渡局,经过巨商的资金支持,也成功开设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渡浮雕

但是渡夫对其有深有不满,甚至因此反对义渡局还停歇了一段时间,后来再经过调整治理才慢慢的好起来,不过义渡和民渡的矛盾依然一直存在,由于义渡人多势众,且有政府政府支持,所以民渡也因此损失了很多。

2.和民间信仰的关系

通过史料的记载可以发现,义渡在修建之前,往往都会举行祭神仪式,例如九江义渡局的开渡仪式,地方的所有官绅全部到场。

"搭盖棚厂,陈设香案,以祀渡神"。

这些仪式都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希望神灵庇护的心态。不仅仅是祭神仪式体现出了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清朝时的有些地方还会通过建庙或者捐助香火来直接表现民众对地方神灵的信仰,在一些救生机构内,也场面摆放着神灵,在水上慈善事业中,民众表现出来的多为水神信仰,这都反应出了民众的现实需求和美好的愿望。

3.官方和民间之间的互动

清朝的水上慈善事业是营造了一个大的慈善氛围,在地方的义渡和救生红船的工作上,通过地方精英的投资管理,带动了许多民众的参与,官员需要地方精英的参与来维护自己的政绩,而地方精英如果没有了地方官员的支持,也很难将水上慈善事业维护下去。

清代的水上慈善事业主要以义渡和红船为主,从整体来看,在清朝的水上慈善事业中,民众和官员的力量相互支持,产生互动,正是这种官方和民众之间的相互配合,才使清朝的水上慈善事业如此稳固,也使其体系更加完善。

清朝水上慈善事业使我们清晰的看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配合是多么重要,这段历史对现在的我们是一种经验,也警示了我们,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也可以吸取教训,从而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清实录》

《大清会典》

《中国慈善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