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在西方经济史上至今仍是一大“壮举”,它不仅使英国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还让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工业和国际贸易的霸主。

但是这种现象维持了还不到一百年后,英国就渐渐“败下了阵”。从1870年开始,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发展对英国渐渐造成了威胁,同时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英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工业。这时英国的工业发展早已失去了原本的优势,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归结于英国教育体系的落后

那么,英国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工业革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什么让英国的教育实现了“U型反转”呢?

一、私人教育是工业革命前英国教育的主流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私人教育一直是英国主要的教育方式。由于政治上的民主,在教育上民众也崇尚自由,因此英国政府在工业革命之前对英国的教育一直采取的是自由放任政策。在那时的英国人看来,教育是个人的事情,是由学生的监护人和父母负责,不需要依靠国家来进行干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英国之后的教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徒制”当时在英国也是比较常见的教育方式,尽管英国为此制度颁布了相关法律,例如1562年颁布的《工匠学徒法》,但是至于是不是学徒还是由个人来决定。因为成为不同的学徒和获取师傅“头衔”的费用并不是当时英国普通人家所能支付得起的。因此,“学徒制”也仅仅是当时英国私人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已。

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跟当时的教育方式有关。原本手工业就很发达的英国非常注重工作的效率,常常通过精细的分工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工人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部分,这恰好为工业革命时大机械的操作做好了铺垫。而学徒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师傅不断地传授经验来实现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这些都需要学徒自己去理解和体悟,不仅提高了学徒自己的专业化能力,还为工业革命中机械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学徒制”在英国的广泛推广使得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普遍教育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英国率先实施工业革命并且取得成就的一大原因之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学徒

事实证明,国家较高的民众教育水平在能够促进国家工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见教育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是促进?还是“拖后腿”?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关系“各执一词”

关于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联系,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但也有人说,工业革命的开展对教育影响不大,甚至还有有消极的影响因素存在。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的普通教育水平确实有所下降。

英国实行工业革命后,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使得民众的职业发生了大变动,普通民众为了工作而改变住处在当时的英国屡见不鲜。人们就像是工厂机械的“奴隶”,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工作。那时候人们能在工厂工作得以生存,常常忽略了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更不用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因此,从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来看,英国的教育水平整体相对而言是有所下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革命时期工厂

但曾经有学者研究,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教育水平并非呈下降趋势,而是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即“U型反转”。学者们研究发现,在1800年左右出现了教育水平的转折点,从18世纪中叶开始,人们的教育水平开始受到影响不断下降。但由于后来的工厂制作用突显,人们开始对教育引起重视,英国的初等教育水平这才有所上升。

由此看来,工业革命虽在某段时间内由于政府的不强烈干预和工厂工人居住的密集而导致教育水平有所下降,但是这并不能妄加定论将工业革命对教育水平的影响全然归结为是消极的。正是因为工厂制的出现,工厂对人们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才进而促使人们学习技能,开始重视教育。也正是工业结构转型带动了教育水平,从而影响着当时英国其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三、勤勉革命下英国教育制度的悄然变化

勤勉革命最初出现在17世纪中期,于19世纪初结束,是由美国学者弗雷斯提出的,是有关对英国社会经济消费转型的概括,其存在期间恰好贯穿了整个工业革命。

在没有实行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社会经济特点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渐渐成为消费的对象。因此,相对于之前封闭的家庭消费观念来说,市场消费则增加了家庭的劳动量。为了维持生活,群众不得不去市场购买商品进行消费。而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工资性劳动在此就更加具有吸引力。

工厂工作的工人

工厂中的工资性劳动不仅转变了当时的家庭消费方式,还间接刺激了消费行为。与此同时,由于工资性劳动对个人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潜移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而不断改变。英国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进而改变了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对家庭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而家庭教育就是其中一部分。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并逐渐变得制度化、科学化。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其中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就在此时走入大众的视野。不仅如此,教育理念也变得更加新颖和科学。

由兰卡斯特和贝尔所提出的班长制学校至今还沿用着,这种教学制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正如当时的工厂机械化生产一般。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制度的产生极有可能是源于学者对工业化机械生产高效率的领悟。

但这些教育制度上的优势仅仅在工业革命早期得以被群众认可,由于早期的工业革命进程中对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到的知识并不深远,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并不需要太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演进,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此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根本不重视对教育的变革。社会上的教育经费大多来源于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的捐赠。

虽然在英国工业革命末期,英国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提高进入工厂的人员素质,但对于教育的管制还是存在极大的欠缺。

直到1870年英国的初等教育法才顺利通过,终于有英国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此时除了英国,一些欧洲国家早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此时的英国教育制度早就落后于美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但从整体看来,此次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是英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良好开端。

通过以上对英国工业革命和教育制度的分析来看,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在英国,很大程度上是当时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初等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而此时的政府却对教育实施放任政策,渐渐导致民众对教育观念产生误解,整个社会的教育意识并不浓烈。但就整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民众教育水平来看,当时的教育水平基本上还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的。

由于对教育的不重视,科技人才方面的培养欠缺,导致在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却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失去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工业革命限制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同时更促进了英国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早期对技术知识的要求还不算过高,因此仅仅依靠技术经验就能进入工厂工作的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想要国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必须要有知识力量的支撑,而教育则是提升社会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英国正是忽略了这一点而痛失世界霸主的地位。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更新日新月异,想要紧跟世界的步伐,必须做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欧洲经济史》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西洋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