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并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此时的晚清政府,内部各大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力量逐渐成了“空壳子”,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在19世纪60到90年代发起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却始终是“换汤不换药”,随着北洋水师的节节败退,洋务运动也宣告了的彻底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北洋水师失败的惨痛教训,北洋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最初的北洋军由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组成,当时叫做"定武军"。胡燏棻是李鸿章赏识的淮系官僚,他深知旧军的腐败,因此在他训练“定武军”期间,仿效西方军队训练,重用德国教官汉纳根,遗憾的是后期由于经费不足,终止了与汉纳根的合作,于是训练新军的重担完全落在胡燏棻一人身上,根据历史档案记载,胡燏棻从接管组建定武军到交接给袁世凯,前后大概持续一年左右,这期间他为了改革新式陆军实施了哪些措施呢?

一、 改革军制,统一管理

1895年1月,当时的胡燏棻已招募三营兵力,他在编配新军的过程中向清政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并指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心不齐,统帅太多。因此,除了让每个新军学会使用新式武器外,还应该统一购买军火器械,武器来源也要整齐划一。要让他们明白练军是为了强国,而不是为了钻营。

二、 杜绝骄奢淫逸,虚糜军饷

众所周知,清政府国库空虚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涉及方方面面,由上到下各方势力都存在贪污腐败问题。因此在新军训练这块,胡燏棻特别重视军饷的发放问题,其军饷统一由粮台派员与营官点名发放,并规定士兵入伍退伍均有年龄限制,这样吃空饷和冒领军饷的问题才能得到改善,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为后期袁世凯上任进一步改善士兵薪资待遇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 提拔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

胡燏棻认为,武备学堂毕业生对于近代西方武器和军事理论掌握程度毕竟比那些没接触过的军官要深,因此决心提拔他们作为后续力量。

由此可见,胡燏棻在组建“定武军”初期,军队士兵的地位和待遇已经有所提高和改善。直到1895年12月20号袁世凯接过“定武军”官兵的花名册时,那时的军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已经很熟练西方军事理论和武器的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上任后,秉持着胡燏棻的理念,但是推陈出新,对定武军进行了改编,人数也由4000人扩编至7300人,并重新定名为“新建陆军”。这个时候的北洋军,由于在武器装备、官兵构成、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使得军队在作战能力、军事思想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除了得益于袁世凯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还有一点就是他舍得“花钱”,在当时,北洋军可谓是百姓眼中的香饽饽,长期受晚清政府压迫已久的贫民百姓,报名入伍北洋军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军饷足以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知有袁世凯,不知有朝廷”。

发展起来的北洋新军日益精良。每年用来维护保养、添置更新武器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据说当时一名北洋军工资每月4.5两白银,足够士兵吃两桌丰盛的鱼翅。袁世凯还乐于亲手发放军饷,使得军心大振,而营长的工资更是高达20两,每月还另有公费140两,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一名普通的州府官员。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75元左右,营长工资换算一下就是一年33万6千元。袁曾在《劝兵歌》中写到:“朝廷出利借国债,不惜重晌来养兵。一年吃穿百十两,六品官捧一般同。”足见他对军人待遇的重视!这期间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军事将领,如段祺瑞、吴凤岭、王士珍等,同时也为新军培植骨干兴办了各种军事学堂。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此花费钱力人力的军队,最后却被用来当做镇压农民起义,压迫劳动人民的工具,但不得不说,北洋军的建立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从侧面说明中国旧式军队向近代化军队发展的重大转变。

欢迎各位关注华太师,您的关注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关注,风里雨里,我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