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表现出色,无论是散文、传记,还是神话、小说,都涌现出许多经典作品,四大名著便是其中的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类型不同,情节不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四大名著中,被人了解最多的要数《西游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游记》的原型是《大唐西域记》,原本是描述唐朝的玄奘法师西行印度,进行佛法交流的见闻,后来经过不断地添加和删改,通过吴承恩的加工与创造,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由于影视作品的大火,让《西游记》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段传奇,而剧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孙悟空这个角色。

手拿金箍棒、脚踏筋斗云,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闹天宫、斗妖魔,保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这本来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近些年总是有人说孙悟空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有人拿着石头和猴毛现身说法,说自己是孙悟空的后代,让人大跌眼镜,结局往往都是炒作,世人并不承认,那孙悟空真的存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孙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它的原型是存在的,因为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作者不可能凭空杜撰出一只猴子,可以通过相似的元素来寻找孙悟空的原型。第一种主流说法的推崇者是胡适,他认为孙悟空很可能是印度神话中神猴哈努曼。

根据《罗摩衍那》的记载,神猴哈努曼是神猴国国王,长着四张脸、八只手,可以腾云驾雾,曾火烧楞伽宫,而孙悟空同样是猴王,同样能够飞天遁地,也曾大闹天宫,从外形到故事,都很相似。史学大家陈寅恪和翻译学家郑振铎也同样这样认为。当是,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在元朝就已经创立了,而那个时候佛教已经传遍中国,如果神猴哈努曼的故事也传入中国,在元朝时创造的孙悟空形象中不应该没有体现,而胡适等人仅从《西游记》出发进行考究,是不够全面的。

除了外来,就是内生,也就是根据中国本土形象演化而来。所以,第一个被人想到的就是《山海经》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中国神话中的水怪,居于淮水,形状如猿猴,塌鼻子,火眼金睛,头颈有百尺长,力大无穷,在外形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在大禹治水时兴风作浪,后来被抓,用金玲穿在鼻子上,镇压在龟山下。

孙悟空使用的武器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铁,而他也曾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这些情节某种程度上十分相似,既留出创作的空间,又存在形象上的连续性,而且这一说法受到鲁迅先生的赞同,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的,此外,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出现时,神猴哈努曼的故事并未传入中国,所以不具有真实性。

还有一种说法从大禹身上入手,也就是大禹留下的定海神针为什么会听从孙悟空的指令?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所以孙悟空可能与大禹有关。而大禹的儿子夏启,诞生于石头,与天生石猴的孙悟空不谋而合,可能是具有大禹血脉,才能指挥定海神针。还有的说是道教的"修炼猿",是个喜欢吃人的猴精,同时喜欢盗窃仙品,具有一些恶的行为,还颇有神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与外国都有些牵强时,中外混合的说法出现了。如果以神猴哈努曼的形象加上本土神话的影响,比如唐代名僧僧伽就有降服无支祁的故事,再加上神猴哈努曼的一些故事,二者拼凑,就能打造出类似孙悟空的故事。

甚至进一步推测,中国的神话可能较早的受到印度神话的影响,所以演化出相似的东西,但这种说法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有人以外为本,就有人以中为本,认为中国的古老猿猴传说才是孙悟空形象的灵感来源,无支祁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一部分,将众多神话中的猿猴故事糅合在一起,就成了我们如今看见的孙悟空。所以,不管孙悟空形象来源于哪里,它都是受人欢迎的神话人物,不会真实存在。

参考文献:

《山海经》

《罗摩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