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剑雨

来源:孔网app动态

我的“四大天王”
第一“天王”无疑是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丹凤。
第二“天王”必须是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
第三“天王”,我选苏童,1963年生于江苏苏州。
第四“天王”,肯定是余华啦!1960年生于浙江杭州。作为我的第四“”天王”——余华,已经提前被书友“古蔡书店”猜到了。我想,他可能是联系到我的前后文,想到了张艺谋的另一部电影《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最开始接触到余华,就是因为电影《活着》!看完电影之后,又买了有这篇小说的1993年第二期《收获》杂志【图二】。因为,文字有不一样的震撼力量,这篇小说更是如此。《活着》和《老人与海》成了我品阅最多的两部小说了。
《活着》告诉了我: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永远不是不曾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而是你曾经得到了全部,命运却一件一件地把这些从你身上剥离。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得到了一切,却又失去了一切,从出生到老去,在时间的开端和末尾,他一直都是一个人。他既没有得到什么幸福,也并没有富贵起来,甚至到了最后,他的名字都给了身边的一条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书多为患,我在孔网也注册开了一个小书摊,把自己的闲置书籍放在上面。因为我的小说类杂志比较多,我只打算保存《小说月报》,于是就把这本《收获》放在网上,没想到很快就被北京的一位书友买走了。我当时还是有些惆怅和不舍的。于是,我又接着在孔网买了几本《活着》。这次,《活着》由中篇小说变成了长篇小说,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以后有空会单独讲一讲。】
与前三位“天王”相比,余华作品的数量是相对较少的。但是我认为,余华作品的质量一点儿也不逊色,甚至从国际影响力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长篇小说】
时间 名称
1993 《在细雨中呼喊》
1993 《活着》
1998 《许三观卖血记》
2008 《兄弟》
2013 《第七天》
余华的作品总是不动声色的将人物推向一个又一个的灾难,余华的那些人物总是被注定走向阴谋、走向劫难、走向死亡。他们早就蒙上了宿命的阴影,他们面临灾难,濒临死亡却浑然不知,他们如此坚决麻木走向灾难让人惊异。
余华小说的语言是极其朴素的,在不动声色中阐述小人物命运中隐藏的痛苦和无奈,善于提炼他们生命中的种种精彩,性格里冷静的悲剧意识使他们讲述了生存的悲哀。
但是,这同时也是余华被一部分读者诟病的地方,他作品中的阴郁与悲哀似乎无法让我们直视外面晴朗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对此,余华说过,“作家都是遵从于内心的,作品都是为内心服务的”。
可能每个钟爱文学的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作家,以上就是我最钟爱的中国当代在世的四位男作家。
商州棣花街属于贾平凹,山东高密乡属于莫言,香椿树街属于苏童的,宿命悲剧无疑是属于余华的。
捧一本心爱的小说,一页一页地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