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宋齐梁陈四朝,四位开国皇帝都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各自朝代的巅峰。那么如果纵向对比这四位,其间有无高下之分呢?我们不揣冒昧,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入手,看看他们各自的成就如何。

一、宋武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南朝第一人

南北朝时最讲究出身,北方南下的士族基本上左右了东晋的政局。琅琊王氏的影响力甚至延伸到梁朝。

但南朝四位开国皇帝的出身,却都是南方寒族。而其中犹以宋武帝刘裕的经历最为曲折,最具有代表性,因之,刘裕无论是境界、成就、心胸,在南朝三武一高之中堪为翘楚。

刘裕早年是东晋北府军的下级军官,在平定孙恩起义作战中,还得自己手执长刀一线冲锋,完全是卖命的角色。彼时东晋尚且是士族把持的天下,类似刘裕式的低级军官绝无晋升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末士族发生内讧,桓氏最后的代表人物桓玄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武力篡权,建立伪楚政权,激起了天下的公愤。

但此时当轴的几家大族早已失去挽回政局的能力,王谢诸豪门虽居高位,却全无武力对抗的余地。此时刘裕在京口联络原北府军——此时的北府军已被瓦解——的下级军官,如何无忌、檀韶、谢晦等人,发兵反击桓玄,在艰难的时局中脱颖而出。

击败桓玄、重立晋室社稷是刘裕事业真正起初之时。之后他一路走高,渐渐成为晋室的武力支柱,北府军残余势力也从刘牢之手中转移至刘裕麾下。在诸家士族渐渐去武力化的情况之下,刘裕之地位再也无人能够挑战。

刘裕重建北府军、整顿军力后,乘十六国末期诸国纷立的机会,抓住时机北伐,先后吞灭慕容氏南燕和姚氏后秦,版图扩大至关中和山东。同时对内彻底消灭孙恩卢循和徐道覆等乱军,西边又削平割据蜀中的谯蜀政权,是为东晋南朝版图最大的时代。

东晋与北方五胡对峙以来,虽然百余年间不乏机会,如冉魏与前燕交攻、前秦崩溃等时机,都可乘机北伐恢复中原。但当时的王庾桓谢四大高姓豪族,既无刘裕的胆气,也没有恢复中原的本心,以至于戎车屡动,却底气不足,从未取得过像刘裕北伐这样的战绩。

刘裕的过人之处,一在于胆气充沛。无论是起兵讨伐桓玄,还是与北方强敌作战,皆是议定则动,不畏困难,故而能屡屡于弱势之中打出强者的气势。

二在于眼界高远。东晋诸大豪族共执政权,却从未有哪一家能力压侪辈,独占鳌头,正在于没有脱出东晋本身政局,忙碌于内斗。即令桓温之辈,也只把北伐当成内斗的政绩,并未真心投入北伐战争,是以屡战屡败。只有刘裕真正把北伐当成事业,以北伐硬碰硬的实力,彻底压倒江左士族的政治影响力,这种眼界,事实上也是胆气所支撑的。

三在于应变绝伦。刘裕一生戎马,但关键的几场战争都打得不一样。打桓玄是仓促起兵,纯靠勇猛敢战取胜;打南燕以步兵远袭敌国,在绝地中以车阵克慕容氏的骑兵;打北魏,突施惊天之手,以却月阵血虐北魏骑兵,成就中古战术史的一段不可复制的神话;北伐后秦,采取多路并进、尖兵突袭战略,打出了南朝绝无仅有的大战役;平谯蜀,内外中水三条路线玩出了迷踪拳,战略战役两个层面完全碾压。南朝诸帝,何曾有这样的水平。

二、齐高帝萧道成:先天不足的开国皇帝

萧道成虽云出自西汉名相萧何之后,实则是自己造出来的假家谱,他出身南兰陵萧氏,也是妥妥的南方寒族。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萧道成的建国之路。萧道成本系刘宋的中下级军官,长年在青徐方镇中担任武职,并没有多么过人能力和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前废帝、明帝相继的过程中,宋明帝靠武力夺位,与宋孝武帝的儿子晋安王刘子勋发生严重的内战,宋明帝以方镇起家,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可靠的实力派支撑,于是只好起用地位低下的萧道成,让他率军镇压刘子勋的反抗。

萧道成在这场内战中以弱势兵力连连取胜,最终削平刘子勋的势力,成为宋明帝最可倚赖的武将。之后宋明帝意欲北伐夺取青徐旧地,结果遭失败,萧道成凭借过人的军事能力再受重用,率部在淮河沿线抵挡北魏。而原在淮北的青徐武装势力纷纷南下,渐渐在萧道成周边聚拢。在萧道成的有意结纳下,一个松散的军事政治集团逐渐形成。

宋明帝对萧道成不断膨胀的势力很是忌惮,一度要杀掉萧道成,但直到去世也犹豫未能下手,大概还是怕激起叛乱。明帝死后其子后废帝昏乱无能,终被萧道成发动政变袭杀,宋亡齐兴。

萧道成仅当了两年多皇帝便去世了。如此短暂的时间,致使他对一些涉及国家根本的问题无暇处理。宋末齐初南朝最大的问题是强大的派系力量,西北边境的雍、荆一带武人,历来有跟随藩王作乱的传统,自成一系,与中央颇有离心之势。淮北的青徐武装集团是萧道成的出身之地,也隐然自成一系。江左翊戴皇帝的土著力量,则是左右中枢的一股传统势力。萧道成即位即短,没有决心也没有策略梳理各股势力,即使是他的长子萧赜和次子萧嶷的储位之争,他都拿不定主意,这位皇帝的魅力之弱可见一斑。

萧道成是南朝诸帝中存在感最弱的一位。原因有二,一则建国之路最为平平无奇,以台府兵变的方式上位,然后平定几场规模不大的叛乱,几乎没有任何有威胁的挑战。二则掌权即位时间极短,没有对南齐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解决制约南朝政局的政治问题。

概括地说,宋末形势已乱,自然会产生一位收拾乱局的实力派,而萧道成适逢其会,便幸运地上台了,论挑战性,论得位难度,论个人魅力,他在南朝四位开国皇帝中,当属最低的一位。

三、梁武帝萧衍: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梁武帝萧衍的人生最为传奇。

他家的萧氏,与萧道成本是一家,只不过关系较远。

萧衍为人气度宏远,文才武功,在南齐末年都是一等一的人物。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萧衍位列其一,与当时最顶尖的文人唱和阐经,堪为一时之盛。

与刘裕相比,萧衍气度不相伯仲,武功或许有所不如,但文才、政略、眼界,比刘裕更有过之。

萧衍在南齐之末执掌雍州,与其兄萧懿都是地方实力派。齐帝东昏侯萧宝卷诛杀各地的实力派,萧懿不幸罹难,萧衍以雍州数千之众,决然起兵反齐,经过数场大战,迭克荆州、郢州、江州与扬州,硬碰硬地击败齐朝军队,夺取天下,这比萧道成的台府兵变来得更难。

然萧衍的过人之处,不光体现在开国历程上。

刘宋中叶以后,北魏逐渐崛起,南朝逐渐丧失河南与淮北的土地,山东半岛亦丧失殆尽。宋末、南齐对北魏几乎无一胜绩。这种军事上的颓势持续到梁朝初年,北魏趁南梁开国立足未稳,对益州、荆州、青徐展开全面进攻,一时梁朝东西数千里国境线上处处闻警,新生的梁朝几乎要被北魏扑灭。

关键时刻,梁武帝以超凡的战略,起用曹景宗、韦睿、马仙稗等名将,采取以两淮为重点、荆益为辅的战略安排,对北魏发起局部反击。北魏看似延绵千里、威势夺人的攻势,迅速被梁朝有针对性的反击打乱部署。北魏为了应对梁朝强有力的反击,暂停了益州和荆州方面的进攻,把主力调至淮河一线与梁军对攻。

虽然梁朝一度因准备不足丧失寿阳,但梁朝接连取得合肥之战、钟离之战的辉煌胜利,不仅国防线稳定下来,还极大打击了宋末以来魏军嚣张的南进之势。从此南北形势稳定下来。

我们不能苛求梁武帝像宋武帝一样进行气吞万里的北伐,毕竟两位皇帝面对的敌人不一样。刘裕时代,北方列国林立,北魏、后秦、大夏、南燕彼此制衡,互为仇敌,北方力量极大地被削弱了。因此刘裕能各个击破,连破列国。及至梁武帝时代,北魏已经统一北方多年,且与刘宋经过数度大战,不仅巩固了河南的土地,还在频繁的战争中摸透了南方军队作战的套路,熟悉了南进的线路,对南方各个战役方向的要塞群、防守态势也都了如指掌。更可怕的是,北魏帝国经过汉化,已经成为高度封建化的成熟大帝国,具备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与军事支撑系统,其力量远远超过当年的南燕、后秦,想要迅速打败北魏,即令刘裕重生,也难以做到。

但梁武帝仍在不可能中,时时运筹,念念不忘北伐。他利用北魏六镇起义、东西魏分裂之机,多次派军队北伐,特别是陈庆之北伐一役,梁军居然趁虚打进洛阳,把北朝打出一身冷汗,这个成绩也是相当难得的。

这是梁武帝执政前半段,基本以胜利为主。

然而,我们也不能无视他的失着。

萧衍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高寿的皇帝,活了86岁。陈庆之北伐后十余年间,他已步入古稀之年,身体衰迈,精力大减,对本国朝政,对北方政情变动,对军事形势上的变化,已然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敏锐。

他把过量的精力用于厘正佛道儒三教关系上,大力推崇佛教,造成了意识形态上的混乱。宗室政策上他也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宋齐两代都实行过惨无人道的宗室大屠杀,梁武帝惩于南齐宗室薄弱,对萧梁宗室子弟抱以极大的宽容和优待,不仅赐予萧氏子弟巨量财富,还重拾藩王掌兵的老路,让他的儿子、孙子、侄子们相继到荆州、益州、雍州等大州担任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刘宋时代藩王拥兵对抗中央的事实已经成形。

最不该的是,梁武帝在继承人问题上也犯了糊涂病。他的长子萧统去世后,他怕立嫡长孙会引起年长的儿子们变乱,因此放弃嫡长制,立第三子晋安王为太子。这一招直接导致嫡长系孙子们与幼子们的不满,他们都对皇位有了野心。这个问题与藩王掌兵问题混在一起,成了梁末国家分裂的祸根。

东魏爆发侯景叛乱后,梁武帝错误地认为这将又是一次北伐的好机会,他一边派萧渊明北伐寒山,一边接受了侯景的投降。

事实上,侯景叛乱之时,东魏国力正值鼎盛,东魏军队战斗力极其强悍,在这种时候进行北伐无疑是失误的。萧渊明是个纨绔子弟,并不适合担任统帅,结果梁军在寒山遭到惨烈失败。侯景受此战刺激,萌生取梁朝而代之的野心,他仅以800残兵发动叛乱,造成连绵四、五年,造成惨烈人口损失的大乱。梁武帝父子都被侯景俘虏于建康台城,这场猝不及防的失败,也彻底引发了梁朝的内乱。

梁武帝被俘前,自我评价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侯景之乱的发生本可以避免,只消再过几年,梁武帝或许便能寿终正寝,届时史书上必定会留下一个相对清明、相对强力的皇帝的背影,一如汉武帝、清乾隆帝。只可惜,自作孽,不可活。

四、陈武帝陈霸先:最艰难的开国之主

陈霸先是江东本地人,武将出身。

与前面几位相比,他的出身更低,起家过程也更为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霸先早年一直在低级军官徘徊。梁末侯景之乱中,他迎来了机会。他坚持举起率兵勤王的政治旗号,在广州打击割据力量,赢得了各方的尊重。

陈霸先为人极有心胸,善于从敌对阵营中争取人才,收为己用。他麾下的大将侯安都、侯瑱、章昭达等人都是俘虏的降将。

陈霸先在梁末岭南乱战中逐渐崛起,积聚起了一支5万人左右的军队,之后他便义无反顾地北上援救被侯景占据的建康城,并声明接受江陵的梁元帝的领导。这个讲大局的举动使他赢得了更大的威望,也为他在梁末的争夺中逐步走上了政治制高点。

陈霸先和梁军大将王僧辩联手消灭了侯景,光复了建康皇城,声望达到极点。偏在此时,江陵的梁元帝政权被西魏消灭,王僧辩又企图接受北齐送回来的萧渊明,而废去原本拥立的梁敬帝,这一举动惹恼了陈霸先,陈霸先举兵袭杀王僧辩,坚持扶立梁敬帝为主,对北齐实行坚决的军事反击。

硬气的陈霸先最后幸运地击退北齐军马,建立陈朝。但他面临的形势实在过于艰难。彼时因为侯景之乱,北方的西魏、北齐两国趁火打劫,陈朝国防线已退至长江,天险与敌共有。防守形势非常不利,北军动不动就沿江威胁。西边的益州也被西魏趁乱夺取。

南朝内部还存在着严重的分裂。原梁朝故将王琳占据着江夏以西的近一半领土,并且连番派兵沿江东下,企图与陈朝决一雌雄。

陈霸先一边苦苦支撑着长江防线,一边派兵与王琳决战,国势之危,严重考验着陈霸先的能力和信心。

但就是在如此情况下,陈霸先再度挫败北齐十万大军的南伐,在敌军已经逼近建康城的情况下,上演惊天大逆转,消灭近十万北齐大军,使北朝不敢轻易南下。西面的王琳也在陈军的打击下无法前进,心浮气躁的王琳最终在芜湖水战中被陈军击败,南朝半壁江山经过10多年惨烈内战,终于在陈霸先手中恢复为完整的版图。

陈霸先当了皇帝也仅两年有余,从他起兵北上,到建立陈朝,直至去世,可以说一直处于非常严峻的形势之中,他面对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自己从未取得力量上的优势。陈霸先虽然没有打出宋武帝北伐、梁朝钟离之战那种酣畅淋漓的大胜,但他东西奔走、永不言败的精神却独占一份,比前三朝开国之君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