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海霞(1908年—1998年) ,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的专业画家;满族,初名何福海,字瀛,又字登瀛;1908年9月生于北京,其父母酷爱文艺,对少年时代的何海霞影响颇深。

德风堂考藏何海霞国画作品欣赏

1924年,他在琉璃厂拜韩公典为师,临摹明四家的山水楼台等绘画作品,后又拜国画大师张大千,跟随其游历名山大川,开阔了绘画创新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何海霞认识了如何面对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寻找创作素材,认识了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其画风也摆脱了因临摹而产生的泥古弊端,进入新的艺术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绘画者在景色上的模拟因袭,南方、北方都用同一种手法表现,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假如绘画者呈现的是独特的创造,就不会使人产生“画都差不多”的感觉。何海霞认为,山水画的变革要从现实中去寻找方法,他说:艺术贵乎独特的创造,独特创造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在沙里淘金。”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何海霞步入艺术创作生涯的大裂变时期,他依照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到自然山水,生活中去探寻新的绘画语言和题材,不断提炼和改造中国传统山水画。

这一时期,何海霞深入自然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其青绿山水作品取材新颖,呈现出了时代精神和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写生历程中,他八登华山,五山陕北,三下陕南,三攀秦岭,经历了种种艰险阻难,他将古法现代西方绘画技巧同自然山水融合,经过调整改造,创造出新的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何海霞回到北京,进入20世纪80年代,何海霞从政治运动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生命的情感释放出来,步入画自己的自由大胆的创作阶段,它既继承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又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改革古法吸收西法,一方面以色彩突出,古法运用比形成皴擦点染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博采众长,运用传统激励,又大胆的将水粉水彩油画中丰富的色彩元素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画作,达到比例到老洒脱奔放的艺术境界。

何海霞这一阶段的作品灿烂辉煌又不失中国艺术精神,已经从让笔墨适应自然到让自然适应笔墨。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泼彩泼墨,何海霞都紧随时代主题,将内在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真善美的主题及其表达形式,何海霞把民族时代人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山水画大师的智慧勇气和创作能力。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