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罗马的官员对于罗马曾经无限崇拜。但是,当罗马发展到自己的结构性缺陷之处。这个官员难免对罗马绝望。这个人的名字希莫斯,他是异教史学的代表人物并写出了罗马新史这一部书籍。他抛开了基督教对于历史论述和历史事件性质的定义。从自己作为罗马官员的主观角度采取客观论述的形式写出了罗马之所以会衰落,并且不可能在复兴的基本事实。

叫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遭到了很多恶意批评。甚至是迫害,罗马每一天发生的事实都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个曾经的罗马官员对于罗马衰亡的绝望和深刻洞察。严格意义上来说,他的这部作品并不是自己的创作而是对前人的总结归纳,同时添加了自己的种种想法。这丝毫不能够影响他对于这部著作的原创程度。

在这部作品诞生之前,很多罗马史学家都认为罗马昔日的荣光必将重现,并且对未来寄予无限期望。

在这一角度上不断诠释罗马的衰落只是暂时的,罗马依然有世界霸主的姿态实力。在此以前,不论是基督教史学家还是普通史学家,都认为罗马皇帝是历史发展的引导者,罗马皇帝的个人权威和个人品质能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命运,并带领罗马民族走上复兴之路。当时很多人都对此抱有种种期待。

这种极端的乐观主义导致很多人不知罗马当下的现实困境。即便是古德里安堡惨败以后,这些史学家们也将这次惨败等同于古罗马和迦太基战争之间的坎尼战役。但是在佐希莫斯笔下,罗马帝国的衰落十分彻底,并再无复兴之希望。他的整个史学理论和观念弥散着一种悲观情绪。

在原文中写到自己身处罗马帝国,逐渐变得野蛮和疆域不断缩小的年代。他想要指出这些不幸的原因。不仅没有人相信,反而遭到了种种恶意。这也许就是神明对罗马的最后启示。自从戴克里先以后,大量的领土不知不觉重归野蛮状态,脱离罗马。此后的各种灾难性的政变和军事失败都使已经丧失的领土无可挽回。

虽然任何一届罗马皇帝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回这些土地,但最终的结果是丧失的更多。而想要夺回的土地也彻底独立出去或入蛮族之手,变得荒无人烟。对于这种状况,佐希莫斯倍感失望,根本没有任何帝国中兴的前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佐希莫斯提出了帝国政治统治内部导致帝国衰落的种种现实因素。在此之前的种种极端乐观主义史学家们截然不同。他们总是基于罗马一定会重新复兴而牵强附会罗马过去的发展历史与辉煌。但是对于现实问题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甚至根本性的忽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经济层面。

罗马帝国统治末期大量财富流失,尤其是社会民众财富被掠夺,导致整个经济结构和秩序被破坏,国家的运转成本逐年升高。皇帝不得不在各个行省对商人征收重税,甚至连城市底层的小商贩也不放过。每到征税时间来临时,整个城市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一些人甚至因为无法缴纳税款而被迫贩卖自身。

而帝国末期的富人也无法逃脱繁重的赋税,他们的财产被强迫列成一个清单。在这个清单当中,很难有地方富豪能够撑得过几轮税收征缴不得不纷纷逃亡。普通民众因为税收而破产,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崩溃。富豪的逃亡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本彻底消失。因此再无恢复经济的可能。杀鸡取卵,帝国依然无法弥补财政上的巨大亏空。

种种原因,罗马不再是罗马

为了能够保证帝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罗马皇帝必须加大对非罗马人的招揽,蛮族因此成为罗马军团当中的核心力量。在最开始为了能够保证罗马军队体制的优势,罗马给进入罗马军队当中的蛮族很大的优惠力度。他们可以自由加入军队,也可以自行退出。这并没有使蛮族对罗马产生任何敬意。反而当蛮族充斥罗马整个军团的时候,弹指相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早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在整个社会气氛上,不仅仅是罗马皇帝,包括社会的各个贵族阶层都变得腐化堕落。从音乐到舞蹈,从国家公务人员到普通民众,上行下效,纷纷放荡淫乐。丝毫没有人为罗马的具体社会现实的各种改变而忧心忡忡,道德已败坏崩溃不复存在于罗马。

同时,作为非基督教史学家,佐希莫斯也很难对基督教抱有好感。在他看来,正是罗马的信仰被破坏,被损坏,才导致了罗马的腐化。这与基督教史学家截然相反。在基督教史家的眼里看来,罗马之所以变得衰落,是因为罗马并没有真正尊重信奉基督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希莫斯看来,基督教还没堂而皇之的成为国教之前,才是罗马最辉煌最繁荣的时候。正是因为罗马的信仰被基督教破坏,罗马的光辉不复存在。而且每一年国库为了基督教的传统祭祀仪式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在多神教时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罗马对于蛮族力量视而不见,其中既有罗马衰落的因素,也有罗马从整体上彻底丧失抵抗能力的诉求原因。不论是日耳曼也好,还是匈奴人也好罗马依然有着强大的武器装备,就是无法抵抗这些野蛮人的入侵。其中并非罗马的军力下降,主要是在于罗马共和国扩张之初的战斗精神消耗殆尽。没有人愿意在战场上赢得自己的光荣。他们更愿意在政治场上获得自己的权威。甚至在帝国内部掌握自己的军队,瓜分整个帝国的财富。这恐怕是极为客观的罗马兴衰生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