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想看到这样的新闻。

因为,又会让家有孩子的父母们,非常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湖北武汉的一个14岁初三男孩 ,因为在教室里和其他两名同学玩扑克,被班主任要求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不知道其他两位同学的父母怎么管教,但在监控里,能看到少年的妈妈气势汹汹走到孩子面前,扬起手来,扇了两个耳光。

编辑

第一个耳光时,男孩抬手挡了挡,又往右边闪开了下。

妈妈不依不饶,冲上去大吼,男孩没说话,沉默,低头。

第二个耳光打了过来,少年不再回避,这记耳光直接打在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看到儿子的表现,妈妈似乎极其不满意,挨上前去,怒视比她高一个头的儿子,掐了掐脖子,又推孩子的头撞向后面的柱子,这一下不轻,少年踉跄几步,头还是深深低下。

编辑

有人来劝妈妈,妈妈还是在大声批评儿子。

等到来人劝说走妈妈,两人头也不回的离开监控的范围。

在监控里,看到男孩呆站在原地,头低着,又抬起来,往楼下望了望,再看了看妈妈离去的方向。

编辑

2分钟的沉默。

然后,爬过围栏,毫不犹豫的,一跃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当晚9点,男孩宣告不治,生命定格在了14岁。

这件事情的发生,妈妈一定也是最为崩溃的,难道她当时就没有想到,她的这些举动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吗?

有两种可能:

1,是情绪之下,失控的结果;

2,是无数次类似的教育,妈妈已经觉得,这个孩子无可救药。

我们无法听到妈妈对儿子,都说了什么,但听到的同学说,妈妈吼得很大声,隔着一面墙都听到了。

编辑

还有,说他还要不要脸这类的话。

是冲动之下的行为吗?

短短两分钟里,少年低头,抬头,再低头。

看着妈妈离开的方向,望了望下面,然后做出了决定。

这整个的过程之中,本应该是在妈妈离开,孩子不再受批评,处于反省的时候,情绪不再那么激动时。却用这样的方式,来毁灭自己,也毁灭了自己的家。

编辑

也许,他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做出最后的反抗。

既然你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那么,我把这条命,还给你,

自此,两不相欠!

二、

面对这样的新闻时,人们总是会叹息,更多是责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难道父母就不能批评吗?

难道教育孩子,也有错吗?

编辑

这样的新闻之所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是极端的,极小概率的事情,并不代表过往就没有,只是现在信息的发达,让我们总能听闻类似的事情。

教育孩子从而导致孩子脆弱,我们简单的将此划上了等号,却忽略掉了中间发生的种种事情:

对孩子要严厉,于是总是以打击嘲讽来代替教育;

不愿意相信孩子的种种解释,很多家长认为,“那是在诡辩”!

孩子在外面犯了错,当着别人的面,打骂吼叫,毫无顾虑;

平时对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更没有理解的宽容心;

在父母眼里,孩子就是个麻烦制造者,见到孩子就有三分气;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单独拿一类行为出来,或许不会导致出现极端的后果,

但正如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病了的孩子,病了的家庭,随时都会因某些突发的事情,而带来雪崩般的破坏。

我们一味指责孩子的脆弱,完全没有看到孩子面对这种种打击之时的痛苦与煎熬。

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对孩子有两类看法:

当孩子犯错时,在我们的内心里,是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的。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犯这样的错误,会被打击和批评,否则永远长不大。

成年人的世界里,满是残酷的“战斗”,不吸取教训,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编辑

批评孩子时,我们把他当孩子看。

因为是孩子,所以不用顾及脸面,丢脸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因为是孩子,打你骂你都是应该的,你要接受,那是爱,不能拒绝!

孩子就要挨批评,不然的话,“那是在纵容你!”

想想看,我们是不是不断的混淆了这样的定位。

能不能真正的纠正我们的做法:

孩子犯错,这是一种权利,谁都需要在错误中吸取经验,获得成长。

错误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编辑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见不得孩子犯错的家长,因为孩子犯错而施加惩罚,不是说不可以,而是要考虑孩子的心智情况,给予成长的机会。

批评孩子时,请把他当成成年人,因为孩子也有自尊,也有感受,也有人格。

当着所有的人的面,毫不留情的批评孩子,这样的做法并不显得你很重视教育,反而让大家都十分尴尬。

14岁的武汉少年,如果妈妈要教育孩子,可以向老师道歉,带孩子回家,在家里沟通并且引导,是否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不至于走上这样的路呢?

编辑

三、

有位叫“劲姊”的妈妈,分享自己的故事:

高一时,接到老师电话,说儿子伪造走读证(他寄宿)多次混出学校,那天终被抓获。

我当时在另一城市,赶紧跟老师说明情况,立刻出发,晚上10点半赶到学校。

问起孩子的情况,老师说在外罚站,

看到儿子,他喊了我一声“妈妈”,我问,吃饭了吗?儿子说没有。

在老师办公室,老师说明处罚结果:停课三天,记住处分。

我坦然接受,向老师道歉,带走儿子,路上买份饭菜给他。

回家三天,我一句没提这事,第四天,送他去学校,才问,你怎么和保安叔叔斗智斗勇的,这小子笑了,仔细说了一遍,也没什么,就是出去走走,喝杯饮料。

我劝他,何苦呢,要珍惜自己荣誉。顺便说,“妈妈眼睛不好,那天赶去学校,心里又急,晚上开车上高速,万一出点事,你日子怎么过?”

从那以后,崽再没给我添乱。

编辑

家庭教育不是教训,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引导。

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后果是惨痛的,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教育总会带有某种惯性,我们会习惯于严厉、打压、嘲讽,孩子也会习惯于自卑、敏感和内向。

但情绪的积累,往往会最终引发对抗,而对抗,往往没有赢家,那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希望我们都能让家庭教育,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

世界本就冷酷,家的港湾,还是要温暖些才好啊!

我是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