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中民发论文赞美师父师娘事件”终于落下了帷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发布“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最终被判定徐中民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对此已作出处理,科学基金委追回已拨200万元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件事的起因源于,徐中民2020年初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对其导师及其夫人极尽赞美,文中论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把权威性专业性的期刊当作了歌功颂德的工具。因此他备受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质疑,成为笑柄谈资。

该事件导致一向在国内影响力较高的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权威性一落千丈,整个社会都在质疑:国内知名度高的《冰川冻土》尚且如此,国内中文期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还有多少值得信任的东西?

其实,不看这些数据,你都不知道国内的中文期刊到底有多不堪!

国内的科研学者的科研论文发表数居全球第2,仅有不到一成发表在国内期报刊上.相关数据可见,2019年,国内高校全年发表科研论文52万多篇,百分之九十的45万篇都发表在海外期刊上。2000年100篇中国科研论文,有超过40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到了2018年,则只有7篇。并且,9000多种科研论文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少之又少。且中文期刊质量差,现阶段的状况十分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中国的中文学术期刊怎么了,为什么不受国内科学家待见呢,那么为啥国内科学家一定要把论文发表在国外呢?

第一方面,中国的科技水平还处于发展中阶段,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国际上科研科学权威度也不够,没有话语权,国内大部分科技专业人才更愿意将论文发表到专业性认可和权威性更好的国外期刊上,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第二、国内的出版社约只有1.16种期刊,只能发200篇文章,可发布的期刊非常少。国外的一个期刊单位,包含有多达六七种期刊,各种学术资源、以及期刊的编辑人员,人才具备相对比较专业和多元化,在单一学科或者交叉学科上具备了很高的学术权威性。第三方面,国内的期刊发布内容质量相对差,很多科研发表在大学学报上,而这些学报基本上属于复合性内容,没有单一方向研究的专业度,编辑的专业度不够,甚至很多在校大学生做编辑,因此所发表论文的内容不能很好的识别是好是差。

更有甚者,期刊运营模式急功近利,毫无底线的,为了提高影响力,大量缩小刊文数量,不注重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专业性。

第四、相比欧美国家的不超与一个月的审稿速度,我们国内的论文审核时间较长,审核时间长达8,9个月,内容严重删减。全篇刊登是国外期刊的常态,篇幅长达一百几十页也有。大幅度精简内容却是国内期刊的做法,几十上百页的论文往往只发表十几页,导致文章缺斤少两,不能完全展现学者的学术研究,这样难以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综上所述,为什么国内和国外的期刊质量相差这么大呢?

一个高质量权威的期刊,一定是有一个专业性的编辑团队,因此,期刊必须具备专业优秀人才,国家应调整政策吸引各类型的“海归”学者。

其次,提高中国科研在亚洲的影响力,我们积极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亚洲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再有,重视国内的学者,发动专业型人才及学术学者参与审稿。解决审核稿件内容不易,时间长等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