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谊好比甘甜的泉水,滋润人们的心田。当我们成功、快乐的时候,我们希望朋友分享;而当我们失败、悲伤的时候,我们更希望向朋友倾诉。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交情很好,他们曾一同在南阳做买卖,叔牙知道管仲能干却贫穷,分红利总是多给管仲一些。

后来齐国襄公无道,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出国避乱;襄公死后,小白先回国,登上君位,即齐桓公。公子纠为鲁国人所杀,管仲被囚。

鲍叔牙推荐管仲给桓公,管仲相桓公,霸诸侯,连孔子都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我们倒要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一番事业,也可能没有齐桓公的霸于天下了。

难怪管仲要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我们到现在还称朋友交情好为“管鲍之交”。真是“典型在夙昔”!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可见友情的可贵。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子夏的门人向子张问交友的道理。子张说:“子夏怎么说?”答道:“子夏说:‘可以交的就往来,那不能交的就不要往来。’”

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却不一样。一个君子应尊敬贤者而包容平常的人,嘉勉好人而哀怜无能的人。我如果是个大贤,对人还有什么不能包容的?我如果是个不贤能的人,人家就会拒绝我,又谈什么拒绝人家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和正直的人交朋友、和诚信的人交朋友、和闻见广博的人交朋友,那是有益的。和徒具仪文的人交朋友、和徒善颜色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那是有害的。”

孔子也说“无友不如己者”,【见《学而》篇。无,毋也。】这和子夏“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似乎都会产生子张所说的“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的现象。

但是交友有友交(深交),有泛交,子夏主张交益友,而不和有损于我们的人交往,而子张所讲的,只是普通的交际。目的不同,对象自然有异。

不过,我们倒觉得交朋友必须选择,除非见一次面就不再往来,否则一回生两回熟,泛交成深交,而深交亦由泛交来。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可不慎。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不对的地方,要尽心地劝他并且好好开导他。如果他不听,也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里仁》)

子游说:“一个人事君,态度上如果过分急切,就会招来羞辱;一个人交友,如果态度太过急切,就会被疏远。”

要交个朋友不容易,但如果不小心维护,朋友可能会离我们而去。朋友间应该互相关怀、勉励,互为诤友;朋友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不规劝。

话,我们一定要说,因为这才是朋友,而朋友可贵也就在此,但态度上必须讲求“忠告而善道之”,婉言相劝,但“不可则止”,如果对方听不进去也就算了。

中国人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公交车后挂的“保持距离,以策安全”也颇有道理。试想朋友间,整天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必会起摩擦而伤害友情。

真正的朋友,并不是整天粘在一起的,而是我们有事时会挺身而出的。朋友之间说说笑话,是难免的,但开玩笑不可开得过火、离谱,而近于狎侮。

也许我们觉得好朋友之间说话随便些没关系,但也得有个分寸,如果伤了朋友自尊,友情可能因此而结束。

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杜诗集就叫《杜工部集》),这工部乃是“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的简称。杜甫经安禄山造反的变乱,入蜀,投靠节度使严武,工部的职位就是严武给争取的,这以后几年老杜生活安定、心情平静,作了许多好诗。

严武待老杜是很好的,可是有次老杜喝醉了,瞪眼说:“严挺之(严武父)乃有此儿。”──“严挺之竟然有这种儿子!”于是严武一直怀恨在心,一天竟要杀杜甫,幸亏属下报告了严武的母亲,才阻止了这事,但二人的情谊却破坏无遗了。严武受不得几句话,固然显得没度量,但杜甫不是自取其咎吗!和朋友交往,不可不慎呀!

……

选摘自 | 《论语:中国人的圣书》

编撰 | 宋淑萍

出版 | 九州出版社

《论语》是中国经典中最好的一部,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的言行录,也是中国文学中最好的传记书。本书通过对《论语》经典章节进行解读,将孔子教学、为人的精髓,生动活泼地呈现给读者,不仅内容丰富,可读性极强,而且评价客观,在《论语》解读中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