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国混战不停,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但是这个时期的政治和思想却高度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更是出现了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一系列大流派的主要人物。

除了春秋战国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民国的战争冲突也非常激烈,尽管战争激烈,但是这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也意外繁荣,各种对于哲学的思考辩论,使得这两个时期的文化领域又高一层。尤其是民国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大师,譬如鲁迅、徐悲鸿、齐白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民国时期这诸多大家中的一位:于右任老先生。

《清史稿》有记:于右任先生出生于1879年,他的出生地在陕西的三原县,虽然是县城但是于右任老先生家境比较优渥,家里也比较重视对老先生的教育,从小便让他入私塾读书。

于右任老先生学习能力强,可以过目不忘,方圆十几里都纷纷称他为神童。又因为其刻苦努力,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于是在1895年和1898年,都以极其优异的成绩名列榜单首位,"西北奇才"是陕西提督叶尔凯对其的赞誉。如此可见,在当时,于右任老先生博学多识,并且已小有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于右任老先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封建教育,但是他的思想却与封建思想截然不同,而是极为开明的。他深知清王朝的统治极为腐朽,常常撰写文章,抨击时政,表达自己对清王朝统治的看法。

好景不长,于右任老先生在1904年被清政府所陷害,只能远离家乡,开始远走,最终来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属于中国比较开放的地方,在这里,于右任老先生开始发光发热并且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于右任老先生热爱教育,创办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并且为后世的教育也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于右任老先生还与孙中山先生相识,说起相识的事情,那是在1906年,于右任老先生在日本与孙中山先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的政治理念一拍即合,也就是从那时起,于右任加入同盟会。

即使在孙中山先生离世之后,于右任仍然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未完成的心愿,继续为革命奋斗到底,最终在1964年病逝于台北,实在令人惋惜。

如果你不了解于右任老先生,你可能会从他的经历中觉得他是一个认真严谨,并且不常与人亲近的老者形象。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于右任老先生身份和地位都比较高,却也是一位性情中人!

于右任虽然成就多,德高望重,但他和我们平常人一样喜爱美食,如果通俗点来说的话,就是好吃。如果去到一个新地方,那么去品尝当地的美食是必然要做的事情,每每吃到开心,不能自己的时候,于右任先生便开始挥毫泼墨,写下文章留作纪念,他还特别热情一定要将其送给店家,如果店家不要,他就要送到店家收下为止。所以到现在,西安等地的老字号店里还有于右任老先生送的文章!

于右任先生不仅喜欢美食,还喜欢美酒,但他不胜酒力,经常喝的大醉,他因为喝醉酒还闹出过笑话。有一次,于右任老先生去参加酒会,在现场碰到了很久没有见到面的老朋友,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在不知不觉间,于右任老先生喝多了,开始毫无顾忌的倒头就睡。

意识恍惚间,于右任老先生被人喊醒,原来是仰慕老先生的一个人,想求老先生送自己一副字。于右任老先生本来就很平易近人,当然不会推脱,只不过当时的他还没有真正清醒,不知道该提些什么字,就在这令人烦恼的时候,突然涌上来一股尿意,于右任老先生便随手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后不顾形象地睡去。

第二天老先生醒来的时候,突然想起昨天在晚宴上的事情,不禁觉得令人难为情。便开始懊恼悔恨,正当他后悔的时候,昨天求字之人竟然亲自登门拜访,两人刚一见面,那个人就拿出写有"不可随处小便"的题字。

于右任见状竟没有慌张,他从家里找出剪刀,用剪刀将这几个大字分别裁剪下来,没有改变任何一个字,只是将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这使得原来的"不可随处小便"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求字之人看到之后,大呼"妙、太妙了,简直妙哉",于是他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于右任老先生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里面更是有乾坤。暂且不说这不同字,有不同的意思。就是相同的字,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意思。同一句话,把其中的字的顺序改变,意思也会极为不同。而且因为汉字还产生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可比拟的!

其实汉字的复杂对我们自身也会有极高的要求,从"不可随处小便"到"小处不可随便"的变动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才能做到,从简单的提醒话语成为了警世名言,处世哲学。如果我们想要达到于右任老先生这样的水平,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