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八佰》再传来票房好消息,这次《八佰》真的全是拯救中国疫情后的档期,毕竟在这次的疫情之后,有这样一部票房给力的电影实在是太重要了,《八佰》不负众望,甚至打败了《信条》这样之前大众十分看好的影片。就算是诺兰的名头也没有将《八佰》的势头盖过去。在《信条》上映时,《八佰》已经上映了十几天了,大家都觉得可能这个狂热的势头已经过去了,第二天的《信条》的确是超过了《八佰》的票房,成为了当天的票房冠军,但是第二天就被《八佰》反超了回来。直到现在《八佰》也没有掉下过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八佰》能够稳坐这么久的宝座?首先还是那句话:全靠同行衬托。正是因为有了同档期的电影衬托,没有特别亮眼的电影,国外引进重映的电影也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所以这部电影靠着它浩大的制作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质量第一名,并且现在的中国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良心之作的好电影来拯救票房。这样看来,这部影片之前撤档再撤档的确是好事多磨。《信条》作为诺兰大导演的新作为什么没有获得预期的票房?因为这部影片的确不是一般人第一遍就能看懂的,很多人第一遍连剧情故事都连不起来,里面的物理知识太过于专业,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实在是太“烧脑”。

我们再看看这两部电影的制作。诺兰导演是行业里出了名的大制作,每一部戏的制作都是宏伟的工程,《信条》也不例外。这部影片的总成本在15亿人民币左右,他们还买了一架波音来拍爆破。收回成本是个不小的压力,尤其是以往票房成绩比较出色的中国地区票房也不是很多。虽然《信条》的成本很烧钱,但是《八佰》的成本也不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一切都是剧组从无到有一个一个搭建起来的,光是布景都花了很长的时间。这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最后的剪辑完成,前前后后花了十年的时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个《八佰》的制胜法宝:家国情怀,这部电影里我们找不出一个绝对的主角,电影里没有主角,但又人人是主角,这样看起来比较散的电影叙事结构让整体变成了一股劲,是连接观众那股最动人的劲,也是最能打动中国观众的一个部分。层层递进的情绪一下子将电影院的观众和电影连接起来,让观众也能感同身受,更加投入到电影当中去。

希望《八佰》的票房神话只是一个开始,让更多的导演看到未来中国电影的更多希望,也让观众对中国电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