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17岁男孩在卢浦大桥上跳桥自杀的新闻还历历在目,最近又出现一起类似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北武汉一名14岁男生在学校打扑克,老师叫来了家长,气愤不已的妈妈赶来学校二话不说扇了孩子两个耳光,把男孩独自留在走廊的窗边。

三分钟后,男孩爬上了窗台纵身一跃,没有一点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决定赴死之前,他独自静默的三分钟,看得我无比揪心。

那三分钟里,他在想些什么?

是回忆过往的经历,发现都是冷漠和暴力,悲愤交加,没有什么能羁绊住他吗?

是想到此刻,没有人抚慰没有人在意,生命如草芥,不如一了百了?

还是盘算未来,也许依旧是活在无望无爱的时光里,死亡能结束绝望?

杀死他的不是母亲的两记耳光,而是经历过的一切痛苦交汇成的人生耳光。

压死骆驼的时候,每一根稻草都不无辜。 评论区的留言也跟去年跳桥事件如出一辙:

哀悼的,惋惜的,批评家长不该打骂孩子的,也有人把“战火”烧到了学校和老师身上,认为老师如果不找家长就不会出现这起悲剧。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绝不会缺席。

“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应该加强生命教育、挫折教育”、

“怎么就打不得骂不得了?我小时候也经常被爸妈打骂,还是要自己坚强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看到类似评论我都很心痛,没有一种死,叫做死于脆弱。

家长可以痛心疾首表达后悔,学校和老师可以发声明加强教育,活着的人都可以给出解释做出表态,唯独那个已逝去的年轻生命,再没有机会告诉你他经历过什么。

反思是要的。

无论是宏观到教育体系,还是微观到家长学校和教师,任何一个悲剧的背后都有推手,但把问题归咎到“未成年人太脆弱”,依然是受害者有错的逻辑,并且是最偷懒最想免责的逻辑。

每个人都是脆弱的,更何况那个年轻的生命才14岁,处于青春期的成长波动之中,脆弱本就是他成长期的底色。

作为家长也好,社会舆论也罢,没有把悲剧当做警钟、思考是不是脆弱的孩子已经承受太多,却反过来让他们变坚强、变理性,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残暴和践踏。

那孩子的脆弱又是从何而来?

每一个孩子长成什么形态,都是他所经历的一切所塑造的。

18岁之前,每个人身上的痕迹都是和家长、学校、老师、同学、微观、宏观环境交互的结果总和。

而在孩子成长的更早期,对他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

当你看到父母是什么样子,几乎能大概率描摹出他们孩子的模样。

暴戾的父母和压抑的孩子,打压的父母和自卑的孩子,溺爱的父母和骄纵的孩子,总是成对出现。

像这起悲剧中那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他的孩子脆弱、不堪重负,并不是超出常理的事,孩子的脆弱,是他被动承受太多负面对待的必然结果。

的确是有所谓“坚强”的孩子的,忍受父母打骂,承受打压和暴力,没选择轻生,如期长大,那是因为他们更强大吗?

不是,他们一样脆弱,一样会觉得不堪忍受,只是他们深知自己的无能为力,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除了被动承受,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即便是“有办法”,也就只能是类似于这个男孩的举动,他纵身一跃,用结束生命去嘶吼和反抗所有不被善待的过去。

别说是未成年人,“将军知道”栏目几乎每期都涉及原生家庭问题,那些阴影不会在成年那一刻就消散不见,它们甚至会持续一生。

未成年人需要挫折教育吗?需要生命教育吗?需要,但先要厘清,到底什么是挫折,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考试没考出好成绩,是挫折,跟同学交往闹了矛盾,是挫折,但被自己的至亲父母打骂、忽视、否定,那不叫挫折,那叫虐待。

生命重要,活着是为了获得爱、为了获得尊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可是父母不爱、不尊重、否定他的价值,还一味要求孩子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这种“生命教育”不可笑吗?

总有人觉得未成年人是因为还没能走进社会,视野狭窄,所以才会因为一些小事做出冲动行为。

可长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就一定能稀释掉成长中受到的伤害吗?

依然有朋友跟我说,你知道吗?我被领导骂过,被人骗过,我体验过无数次失落和无助,但这些都比不上小时候被最亲的爸妈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真后悔生了你”。

也许父母只是一时之怒下说出的“气话”,他们转头就忘,却不知道就这一句话,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知道,没有完美的父母,我自己也赞成做60分的父母就足够,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时刻,父母会生气,会愤怒,会口不择言,甚至也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

尤其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文化影响太深,父母总觉得严苛一点,是为了孩子好。

但这些严苛、愤怒、失控只能偶有为之,如果它们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也请记得一个前提——更多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被理解。

仅仅看几分钟的事件还原视频,14岁的男孩的确是因为母亲的愤怒和扇耳光“想不开”才选择轻生,但这几分钟更像是他成长经历的浓缩:不被理解,不被关心,不被尊重,那是一种持续的打击和无助。

在他决定杀掉自己之前,每一次不被爱的体验都已经是在杀死他一点点。

爱和理解,才是“反脆弱”的前提。被爱过的人,最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