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剧中的李卫想必不会陌生。他那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以及略显无赖的做事风格,再配上一段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背景音乐,使得李卫成为了整部剧中最为讨喜的角色。

只不过,这些都只是影视作品的演绎而已,历史上的李卫绝不是剧中那样只是一个扬州城里小叫花子的出身,相反,他的家境非常殷实,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而李卫在官场上的经历与表现,较之《雍正王朝》中的李卫也是更加的传奇,在当时堪称“独树一帜”的存在。

然而,伴随着极为信任和器重李卫的雍正皇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的时候去世,李卫彻底失去了其最大的靠山,此前积攒的一系列官场矛盾让李卫就此开始忧心忡忡,这也使得李卫在仅仅三年之后的乾隆三年(1738年),便在病痛与忧郁中去世,时年5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最为倚重和信任的三位封疆大吏,并且被雍正树立为所有地方官员的“标杆”,享有极高的殊荣。

而雍正之所以会选择将他们三人称为“三大封疆大吏”,除了因为这三人皆为官清廉、办事认真、政绩卓著外,更为重要的是,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代表着的是三种不同的入仕方式,将他们确立为“榜样”,便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这其中,田文镜,是监生出身,靠的是祖上的功绩入朝为官;鄂尔泰,是考中举人后进入的官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通过科举入仕;而李卫,则是靠着“捐官”的方式进入的仕途。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率领大军前往西北平叛。而李卫家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为朝廷捐献了大笔款项,极大的解决了军饷短缺的问题,李卫也凭借此进入到了官僚体系的队伍之中。

由于李卫“捐款”的数目非常大,再加上确实缓解了康熙的燃眉之急,于是李卫的仕途“起点”也非常的高,他先是担任兵部员外郎,随后又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户部郎中,开始协管户部,比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近四十年的田文镜官阶还要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继位,李卫也就此开始“平步青云”。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这短短不到六年时间,李卫先后历任云南盐驿道、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最后做到了浙江总督,成为权势非常显赫的封疆大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卫除了获得雍正的高度评价以及极力推崇外,也深得治下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特别是浙江地区的读书人,更是对李卫“感恩戴德”。

在此之前,江浙地区经常爆发“文字狱案”以及由读书人带头举行的“反清复明”事件,到了雍正登基之后,更是在短短几年内接连爆发了“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案”,使得雍正对于浙江的读书人是恨之入骨,于是下旨宣布停止浙江的乡、会试,彻底断绝了浙江士大夫阶层的“上升”通道,顿时引得整个浙江地区是一片哗然。

“似此无耻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亦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人乡、会试停止。”

面对此情此景,李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地奔走疾呼,希望消除雍正对于浙江读书人的误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李卫等人的不懈努力,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时候,雍正终于同意恢复了浙江的科举考试:

“明年即届乡试之期,浙省士子准其照旧乡、会试。”

之后在第二年举行的殿试上,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消息传回浙江,一时间上至地主士绅,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纷纷感念李卫。李卫也就此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为浙江所有的读书人所感激。

除此之外,李卫在任期间,积极修筑海塘、发展经济、体恤民情、维护治安,尤其是他成功破获了“大侠甘凤池案”,名震全国,使得李卫的名望进一步提升。

只不过,李卫虽然政绩卓著,但他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相反,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极为高调,甚至还有点喜欢炫耀。

李卫在组织修葺了西湖了之后,不仅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西湖中央,更是为了要彰显自己的功劳,将自己全家的画像摆在了西湖的花神庙之中,画上有他本人,还有他的夫人和小妾。

而这也就此为李卫引来了“非议”,“三大封疆大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就此展开。

雍正将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树立为地方官员的“标杆”的同时,也在不断想办法让三人和睦相处,但事与愿违,这三人非但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反而是矛盾重重,甚至经常相互弹劾。

首先就是李卫和田文镜之间,关系已然降入冰点。

田文镜对于李卫在西湖为自己立像,特别是李卫还为自己的小妾立像的事情是极为不满,认为他这是有违礼法,再加上李卫将办公地点搬到西湖中央的事情太过于张扬,于是田文镜便向雍正上疏弹劾了李卫。李卫得知此事后,大骂田文镜是“无耻小人”,也随即上疏弹劾起了田文镜。

之后,李卫的母亲去世,田文镜本想借此事缓和与李卫的矛盾,于是他派人进行了吊唁,并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可谁知,李卫直接将所有前来人员拒之门外,不仅把所有礼品全部扔出府外,更是将礼单丢到了厕所之中,甚至还说道:

“吾母虽馁,不饮小人一勺水!”

李卫与田文镜的关系就此彻底交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卫与鄂尔泰的关系,那更是水火不容。

鄂尔泰也因为西湖立像一事弹劾过李卫,这使得李卫对鄂尔泰一直怨恨在心。

后来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因为坏法营私,紊制扰民,遭到了李卫的弹劾。雍正看在鄂尔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尔奇的罪过,并奖励了李卫,而这也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临终前将鄂尔泰任命为辅政大臣,并且留下遗言要鄂尔泰死后同张廷玉一起,享受“配享太庙”的荣誉。此时的鄂尔泰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然而, 这无疑也给李卫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鄂尔泰与田文镜的关系也非常不好,并且在雍正朝时期就对田文镜多次进行弹劾,甚至在田文镜去世之后,鄂尔泰对于田文镜的批判都从未停止。

而此时的李卫,又恰恰被调任为直隶总督,离着北京城太近了,他非常担心鄂尔泰会对自己进行打击报复。况且,李卫因为多年的操劳,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就这样,李卫在乾隆三年(1738)年的时候,在病痛与担忧中去世,享年51岁。

其实,在李卫去世前后,乾隆对于李卫的态度还是非常敬重的。

在李卫病重之时,乾隆皇帝还曾派遣御医到府诊治。等到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去世,乾隆还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赠谥号“敏达”,后又准其进入祀贤良祠。

而在这之后,乾隆对于李卫的态度便开始有了一些反转。

他先是在评价雍正时期的“三大封疆大吏”,即李卫、田文镜、鄂尔泰的时候,刻意地抬高和讨好鄂尔泰,“贬低”李卫和田文镜:

“鄂尔泰、田文镜、李卫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而他们三人素来不曾谋合。”

在这之后,便是为了进一步消弭李卫在浙江地区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帝王威严,将李卫全家在西湖的画像予以了撤销。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时候,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途中临幸杭州西湖,在西湖花神庙中,看到了李卫的画像。此时距离李卫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42年,即便如此,这幅画像非但没有撤出庙堂,如今却被尊成“湖山神位”,享受着当地百姓的供奉。

于是,乾隆皇帝略感愤怒与不屑,随即下令:

“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就这样,这幅被当地百姓供奉了近50年的李卫全家画像,被予以撤下烧毁,改塑“西湖湖神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