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被当作牵线木偶操纵,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或是被强制放弃自己想要继续的事?

这是哈丽雅特·B·布瑞克在《操纵心理学》中提到到常见的被外界操纵案例,它会发生在工作、生活以及亲密关系中,而且操纵会发生在任何时间,它无关性别和年龄,甚至连几岁的孩童都会能操纵控制父母。

什么是操纵

在亲密关系或亲子关系中,常常会出现以“我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按我的要求来做”来操纵情绪,从而达成了顺从、屈服或让步,而实际上并非是心甘情愿,这就是操纵。

书中对操纵的定义是:运用狡猾、不公、伺机欺骗的手段控制或利用(某人或某事)尤其是通过个人利益,通过狡猾或不公手段改变别人,满足自己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被操纵不仅会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会出现如果不按对方的意思去做,会受到身体或心灵上的惩罚,比如谩骂、讽刺、挖苦甚至是排挤。总体来说操纵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操纵无关年龄与性别。可以说任何年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操纵者或被操纵者,比如夫妻之间,亲子关系之间,亲密伴侣之间等。

第二,操纵操纵能控制行动。而导致操纵出现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通过操纵控制行动或情绪,从而达到个人想要的目标或效果。

第三,操纵能够产生效果。之所操纵会有效果,是因为操纵者通过付诸行动,而达到了被操纵者屈服和听话的效果,比如剥削和控制对方。

这三点是操纵的很重要的关键点,而操纵者之所以持续操纵,就是因为追求自己的利益与目标。所以说只有先认清操纵行为,才能反抗和觉醒。

哪些细节是操纵行为的“自投罗网”

可以说每个人都抵挡不住技术娴熟的操纵者的套路,甚至被操纵者没有任何的感觉,就被无形中操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被操纵者不是愿意被操纵,而是不知不觉中被操纵了,以下行为是经常被操纵的“自投罗网”行为:

  • 我应该一直努力取悦喜欢的人,让他开心;
  • 对我来说,很难拒绝朋友、家人或是同事的要求;
  • 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特别在意其他人如何看待我;
  • 比起自己的意见和判断,我更仰仗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意见。

这些都是容易被操纵的思维与念头,可以说正是被操纵者具有这样的想法与思维方式,才足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进而完成操纵行为。

之所以说这种细节是操纵行为中的“自投罗网”创造了前提条件,是因为想要得到肯定、认可与必要的安全感。也可以说为了避免对方的拒绝、批评或是抛弃,只能选择委曲求全地做着不情愿的事,而不敢去反抗,更不敢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愤怒。

但实际上,越容易顺从和听话的人,越是得到的结果扎心,这是因为越是“软柿子”的性格,越容易被肆无忌惮地捏在手里,因为操纵者知道她们不会反抗,更不可能反抗。

所以说很多操纵行为都是“自投罗网”,其来源正是不安全感在作祟。

如何对操纵说“不”

实际上操纵者之所以持续操纵行为,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这个好处可能是利益往来,也可能是情绪上的欢快。

换句话说操纵者在实施操纵行为时,还会使用控制与反控制来应对操纵对象。根据这种情况作者也在书中给出了建议,如果面对操纵行为时,这时被操纵者的反应也很重要。

比如说当对方对我们实施操纵时,这种操纵可能是让我们无缘无故多干活,也可能是利用道德绑架,或者用“你能干就要多干”的理念去进行操纵。

那么这时候,我们如果想要反操纵,就要反其道行之。比如说不再配合、不不规则屈服、不必一味再取悦他人,更不再沉默或接受对方轻易的道歉。

也可以说当我们停止听话照做,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时,才能停止被操纵或者即将开始扭转操纵关系带来的伤害。

那么当面对操纵者,尤其是那些能打着“为你好”而不断实施操纵的行为,如何坚决说不呢?

实际上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认识到操纵的实质,就能降低被操纵的程度,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自己始终保持清醒,那么就没有人能真正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想要远离操纵,拥抱自我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识别操纵行为,认识自己的脆弱点,然后针对性地延迟自己做决定的时间。

同时也要抛弃掉“取悦”别人的念头,很多时候抱着怕失去,想要去取悦别人的念头,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对方操纵。

这是因为取悦别人是一种对思维、感知、行为模式的美化,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对方想成完美的化身,同时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与患得患失。

有时候被操纵者为了所谓“安全感”,于是不断取悦别人,活成别人眼中喜欢的样子,但唯独忘了活成自己,从而被对方轻易地操纵。

实际上即便我们失去了自我,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以为就能获得爱与安全感,但实际上善良和宽容只沦落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不得不说这是操纵带来的伤害,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苦闷、痛苦和小心翼翼害怕失去。

结语

心理学专家认为:恐惧感和沮丧来自于对自身的不满意,以及对外界的失控。如果我们无法直面问题带来的困扰,只是选择逃避或顺从,那么焦虑、失眠、失控和情绪崩溃都会随之而来

所以说我们想要真正不让所谓的“好”得寸进尺,就要学会重塑思维,认清自己内心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别人而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再把口头上的“为你好”过于当真,也只有对自己的需求认识清晰,才能逐渐摆脱被外界掌控的局限。

今日话题:你有没有自己明明不愿意还要听对方的?这就是操纵,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