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极具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剿灭了一直以来猖獗的东突厥势力,并且征服了高昌、龟兹、吐谷浑等诸多国家,并且使得一直试图摆脱中原控制的高句丽王朝受到了重创,为大唐的版图奠定了根本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太宗在政治上的功绩同样值得称赞,他立兴农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大唐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物质上的基础。而科举制的推行以及开放的民族政策更是使得大唐的文化极度昌盛,唐诗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但是,李世民也有着自己的缺陷与弱点,玄武门之变可以说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逼父退位”和“屠戮兄弟”是李世民获取政权的手段,而这也成为了他始终无法正视的污点。《旧唐书》的编纂者在描写“玄武门之变”的始末时,不得不刻意隐去李世民“逼宫”的事实,而是用了“泛舟海池”这样的语句去掩盖。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显然是史官忌惮李世民而编造的,或者说李世民在阅读完《高祖实录》以及《今上实录》之后,有意让负责起居录的史官篡改真实的历史。但是无论如何,“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还是被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而李世民杀死李元吉以及屠戮其满门的事实不容置疑。

李渊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皆悉死于玄武门事件,而他们的子嗣也被李世民屠杀殆尽,这足以证明秦王李世民的心狠手辣。

但是在这一事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李元吉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弟媳杨氏却没有被杀,反而被李世民占为己有甚至想立为自己的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唐书》明确地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

“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

假设不是唐朝的刺头魏征阻拦,恐怕唐朝的历史就要从此改写了。

巢王妃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大美人,李世民垂涎其美色似乎是不足为奇的。但是仅仅凭借于此来解释李世民纳其为妃恐怕很难说得过去,其背后显然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目的。

巢王妃杨氏何许人也?出身名门的她是隋朝宗室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弘农杨氏的背后其实是强大的关陇集团。无论是隋朝的建立还是唐朝的建立,关陇集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世民纳杨氏为妃显然有着安抚关陇贵族的政治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杨氏与齐王李元吉最初的结合,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交易色彩的政治联姻。

李世民在清除了李元吉所有的子嗣之后,已经为自己的未来清除了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而他之所以保全巢王妃杨氏就是要释放出一个信号:玄武门之变是李唐家族内部的争斗,不影响李唐家族与弘农杨氏以及关陇集团之间的关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李世民“强娶”杨氏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在权衡了个人名声与李唐安危之间的利弊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舍鱼而取熊掌”。

而弘农杨氏之女巢王妃半推半就的抗争,也不过是演给外人看的遮羞的戏码,长在深宫的她如何不知道自己不过是政治天平下的砝码?

李世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并不像酸腐书生那样死守着“名节”不放,而是以一个政治家的目光去将杨氏的身份一分为二。巢王妃杨氏是李元吉的王妃不假,但是她与李元吉本身就没有多少感情,这个女人只不过是依附在树干之上的藤条,李元吉这棵大树倒塌之后她必然要重新选择。

但她背后的弘农杨氏才是最可怕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与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为敌,只有得到了弘农杨氏以及关陇贵族的支持,李世民的帝王之路才能畅通无阻。“李武韦杨”四大家族的政治联姻左右了唐朝前中期的政治格局,甚至这样的影响可以推及到晚唐,这与李世民此时做出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李世民的名言。

而他本人的心中确实也有一面明镜,这面明镜就是他的过人的判断力与智慧。无论是李世民“强娶”杨氏表现出的惊人的分析能力还是他在执政之后对于时局的把握,都显示出了他个人老到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手段。

在关键时刻,能够梳理清楚最主要的利弊而不纠结于繁琐的边边角角,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是当年鸿门宴上樊哙的名言,而用在李世民身上也是相当贴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誉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是隋朝之后仍然能够左右时局的关陇贵族,至于杨氏是自己弟媳的身份所引来的非议和攻讦,不过是过眼云烟。杀

死李元吉并且清除了所有障碍的李世民站在了唐朝的权力制高点,而他正是凭借着这样出色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将唐朝引向了第一个高峰:“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智慧与才华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而他所作的选择对于唐朝未来的走向,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历 史 人 物 简 史

historical-fig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