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我们介绍了,休谟是一位彻底的怀疑主义者,但是其实这里的“彻底”是应该加引号的,为什么呢?因为休谟并非怀疑一切,而只是对由因果关系得出的必然性知识的怀疑。前面我们介绍了,因果关系无法让我们获得必然性的知识,而只能获得或然性的知识,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实休谟也不是怀疑因果关系获得必然性知识的全部,而是对我们无法知道所有导致结果的原因的怀疑。

换句话说,休谟认为人类的认知其实有局限性的,我们来看一段,休谟在《人性论》中的精彩论述。休谟说:假如有谁问我,…我是不是一名怀疑主义者,是不是提倡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这个问题的提出纯属多余。

休谟说,自然有着某种绝对而又无法掌控的必然性,不仅要求我们进行呼吸与感觉,还要求我们保有判断能力;因为有些对象与当前的印象保持着某种习惯性的联系,我们就不得不以一种强烈而充分的观点来考察那些对象,这就有如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思维进行想象,抑或是在明朗的阳光的照耀下,控制不了我们的眼睛不去观看周围的对象。如果有谁挖空心思反对这个全部怀疑主义,那他就相当于是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进行辩论。

所以,休谟的怀疑主义,其实是对人类拥有绝对理性的怀疑,是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怀疑,而休谟并没有怀疑大自然的必然性,而且认为大自然内在有某种必然性,是我们还无法认识的。休谟只是怀疑“理性的独断论”,休谟说,怀疑的理性与独断的理性种类相同。当独断理性力量强大时,就会有作为与之势均力敌的敌人而出现的怀疑的理性。

之前我们在介绍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时候,康德曾经说,是休谟将他从“独断论”的睡梦中惊醒,大概就是这两位大师的隔空呼应吧。

说完了休谟对理性独断论的怀疑,接下来,我们聊聊休谟对感官经验的质疑。在之前我们介绍英伦三岛“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时候。就说,洛克承认自我与外在实体的存在,贝克莱只承认自我的存在,休谟连自我的存在也要怀疑,所以进入到了彻底的怀疑主义。接下来,我们看看休谟是如何对外在和自我进行怀疑的。

前面我们介绍休谟认识论的时候说,我们的知觉来自于印象和观念,而观念是以印象,或者说直接的感官为基础的。但是这里休谟对给予我们印象的感官物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休谟说: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呢?

这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物体不呈现于感官时,我们为什么还会认为它们存在呢?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假设有一种东西,是可以独立于心灵和知觉以外的一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相信事物是独立于我们的感官存在的,是源自我们的理性、感官还是想象呢?休谟说,感官只传达单纯的知觉,如果它们能独立存在,那一定是借助于谬误和幻觉。因为,当心灵看到的事物超过了于它面前呈现东西的范围时,那么它的结论就无法归因于感官,而只能从因果推理中获得,而因果推理获得的认识都是不可靠的。所以,事物独立于我们的感官存在的观念,绝不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感官,而是一种想象。

休谟认为,颜色、声音和由刀引起的痛苦,以及火带来的快乐,这些都不是我们的感官和理性带来的,而是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换句话说,当我们没有感知一个事物,还依然确定它存在时,我们依靠的是我们的想象,他们没有对于有一个直观能形成这样的印象。我们在心里面想象事物都具有某种“恒定性”,当我们看到一朵花,然后转过头时,花依然是存在的,但这种恒定性其实并不完整,因为当我们第二次看到这朵花的时候,显然已经不再和第一次看到完全一样,比如花已经凋零了一些,但是我们依然想象它们是保持恒定的和一贯的。

为什么即便事物处于变化之中,事物在我们心里还是保持着一贯性和恒定性呢?这是借助了一种想象的因果关系,展开了推理,形成了一种事物继续存在的信念。之所以是想象的因果推理,是因为它是基于直觉和习惯而产生的。就像我们听到开门声,就知道有人进来一样,我们之前多次的知觉经验告诉我们,当门打开的时候,就表示有人进来,知觉重复的结果就是习惯,因此,我们可以将习惯推理扩展到知觉之外,即便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真的进来,我们也知道,有人打开门进了房间。

基于直觉、形成习惯,最终由想象力,让我们相信,甚至形成了信念,当我没有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它依然存在。休谟说,想象的强力与活泼性恰好就是信念的本质。而实际上,我们心灵里面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觉,我们错误地被假设他们有一种完全的单纯性和同一性,关于知觉的同一性的信念决不能发生于理性,而必然发生于想像。

同时,对于自我的存在,休谟也提出了类似的质疑,休谟说,我们都认为自己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几乎不需要证明。根据休谟的认识论,一个印象对应着一个观念,那我们有“自我”的观念吗?休谟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关于“自我”的清晰的、和完整的观念。自我包括眼耳鼻舌身、也包括爱恨、善恶、喜欢和厌恶等情感和情绪、当然也包括各种社会身份等等,当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心里面真的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自我”的观念。

这个在脑神经科学中,其实也得到了证明,在《自我的本质》这本书中,就证明,我们大脑中,并没有一个“自我”的稳定的观念。休谟说:“当我直接去体会所谓的‘自我’时,我总是碰到这个或那个感觉,比如冷或热、明亮或阴暗、爱或恨、苦或乐等等,我总不能抓住一个没有感觉的、纯粹的我自己,并且除了感觉之外,我什么都观察不到。”

那“自我”是什么呢?休谟认为,我们的心灵(或者说大脑)就像一个舞台,上面有各种知觉不断出现,它们来回穿梭,但它们并没有同一性和单一性。比如我们感官系统接收到,无数的知觉,颜色、温度、大小等等等,但是这些直觉是怎么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一个单一的“苹果”的观念的呢?是没有的,这些都是我们想象的结果,我们借助想象和因果习惯,在大脑中形成各种统一的观念和印象。“自我”也是一样的,我们对自我有很多知觉,它们以不能想象的速度相互连接和流动变化,自我只是一个“知觉”的集合体,或者说“自我只是一束知觉”,并没有所谓的“自我”的存在,自我只是因为很多知觉连续出现,并且在一直变化,我们就以为有一个主体叫“自我”。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休谟说自我不可知,并没有否认自我的存在,休谟强调的是,只是自我不可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部分,也是被我们怀疑的对象。

自我是一束知觉,就像一捆稻草一样。或者说,它看起来像一捆稻草,你把它拆解之后,就发现都是稻草,并没有所谓的同一的、单纯的一个自我,作为这一捆稻草的基础。换句话说,自我只是一些知觉的聚合。

好了,到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了休谟怀疑主义哲学的完全内容,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休谟哲学思想的另外一个领域,那就是休谟的伦理学思想。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